李云皎他们走后,萧月做了午饭,熬了大骨汤。吃过午饭后,下午挖了一个小水凼,又从井里打水灌满,小鸭仔摇摇摆摆的在小水凼里戏水。
萧月把野菜剁得细细的,还掺了些碎米,加了点水,搅拌了一下,放在院子的角落,一群小鸡仔飞快的跑过来。
忙完这些,萧月又赶紧洗罐子、弄葡萄、放糖、上盖子,忙得像个螺坨团团转。
终于在戊时初的时候忙完这一切,萧月累得趴在床上一动不动,人小了就是这点不好,体力有限。
“二丫在家吗?”院子外想起了冯木匠的声音。
“萧铭,你开一下院门!”
“知道了,姐姐!”
萧月累得从床上爬起来,看见冯木匠已经进了院子,“冯叔你来啦!”
“二丫,叔就是来问问你要的那种桌子怎么做,叔才疏学浅,确实做不出来那种桌子。”冯木匠不好意思的说道。
“叔,你等一下!”萧月转身进了厨房,在灶膛里抓了几颗炭出来。
“叔,你看着!”
萧月在地上简单的了了几笔就把做这种桌子的关键画了出来,“冯叔,这里可以可以装门锁儿,每一边都要装上两个,这样方便折叠;我就是取了个巧!四周圆扇可以我想冯叔你应该会计算的。桌子的中间要留出一个可以装下普通铁盆的圆洞,圆洞下面一尺处要一个可以盛炭的铁盒子。”
“二丫,你那桌子是多用的呀?”
“是的,冯叔!”
“那我懂了,我回去再仔细琢磨琢磨!”
“冯叔,慢走啊!”
晚上,萧月把下午煨着的大骨汤端上了桌,再炒了几个小菜,两人吃了饭就睡了。她实在是累得不行,沾床就睡。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全身就像被车碾过一样,又疼又没力。在床上窝了一会儿还是硬撑着起来,在院子打了一套太极,才略微好点。
吃完早饭后,萧铭在家里练字,萧月则段了一些米往晒场去。晒场是流云村的公用地,村民在这里晒粮食,堆柴火,都是可以的。萧月要去磨米面,全村就只有晒场才有一个大磨子,好在有一个专门磨米面的箫婆婆。箫婆婆从她男人死后就一直在晒场磨米面,打豆花,全村就只有她的手艺最好,所以有人做大事的时候就会找箫婆婆点豆花。就比如这次箫族长做大寿,村长就会请箫婆婆点豆花。
没一会儿萧月到了晒场,看见箫婆婆一个人哼着不知名的曲儿在扫晒场,因为再有几天就要开始收稻子。
“箫婆婆,在扫场啊!”萧月打着招呼道。
“二丫啊!你来磨米面呀?”箫婆婆看着萧月端着的米,便问道。
“嗯!昨天买了点肉,想蒸渣肉(土语:粉蒸肉)来吃!”
“我们二丫长大了,都懂事了!”箫婆婆笑呵呵的说道。
“箫婆婆说得我脸都红了!”萧月不好意思的说道。
“呵呵!走吧,我给你磨了再来扫!”说着箫婆婆把扫把扛了起来。
“那麻烦箫婆婆了!”也跟在箫婆婆身后。
箫婆婆一边洗着磨具一边问着萧月,“二丫,听村长说这次酒席你来操办,是不是的?”
“箫婆婆,我也就是打打下手,你想想,我这么个小不点,六十桌的人,那我还不得累死在灶上!”
“你说的也是,不过我见村长硬说你能胜任,你还是别给你村长叔弄散了(土语:砸了)。”
“我知道,箫婆婆!”
“二丫呀!你和你爹断了关系我就不多说了,以后就能靠你们自己过日子。你们姐弟俩都还小,你大些,这几年多吃点苦,多操些心,往后日子好了也就好过了。”
“我明白的,箫婆婆!”
“二丫,今早我见有好几个人背着背篓进山去了,你知道他们干啥去了吗?”
看来刘三叔他们工作很到位啊!萧月在心里想。
“割薄荷啊!”
“割那玩意干嘛?”
“卖钱啊!”
“那你怎么不去啊?”
“箫婆婆,我现在要忙着收稻子,我人小要提前弄,等到收的时候喊人帮忙别人又没有空!”
“那你多久开始收?”
“后天!”
“那后天我来给你帮忙!”
“那先谢谢箫婆婆了。”
“谢啥!你娘生前也照顾我很多,我帮帮你也不是啥大事!”
“箫婆婆,你知道哪里有卖砖和瓦的吗?”
“哟,二丫要做房子了呀?”
“是的,我们房子太漏了,要是下雨的话屋里就会滴水,要是冬天肯定抵不住寒,我想在族长大寿后就开始做,那时候稻子也晒干了,村里都闲着,到时候请村里的人都帮帮忙!”
“行呀!二丫,买砖的话要到王村去买,你去的话起码要走半天,到时候你叫箫老头送送你,要是不去就到集上槐花巷子找一个叫王海的人,他是烧砖师傅的侄子,平时他也在给他叔接活。买瓦的话你在镇子上就能看见,有人手里拿着两三片瓦,那就是卖瓦的,你可以直接找他们进行交谈。”
“原来在镇子上就可以看见啊!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呢?”
“你不做那事肯定就不会在意这些。不过二丫,做砖房很贵哦!你的钱到底够不够哦?”
“应该够吧!”又不是都城里,一千两还是能行的。
“你心里有数就行!”
磨完米面,箫婆婆用粽树上的瓤扎的小扫子,把磨盘上的米面给萧月扫在盆里。
“二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