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少年。”
王偕转过身子,一袭长衫长身玉立,十分引人注目。
………
王偕没有说话,只是顾绾的身旁走过,这让坐在顾绾身边的老人家都替她尴尬。
此时顾重言开口说道:“此番首辅大人已然一品官满九年,陛下派宦官颁赐银币、宝钞、羊酒和宫廷食品,全部恢复了首辅的官级,还用加盖玉玺的诏书奖励,在礼部为其举办宴会,更是由尚书、侍郎、都御史作陪。当真是荣宠至极啊。”
王材眉头一皱,轻声说道:“我于京城这些时日,却看到了一丝不同之感。”
顾绾敏感的看到王偕面色一凝,似乎对于这件事情十分的在意。
“子难兄请说。”
“夏公瑾有些过了,陛下自年少登基,龙心难测,心思深沉,最忌臣下私结党羽,而夏公瑾太过张扬,次辅严嵩倒是十分合乎陛下的心意,多次廷议之时,陛下多加赞赏,而且,据我观察,这位严次辅却也不是甘心居于人下之人。“
王材说完,坐在角落里面的一位老者冷哼道:“严嵩这等小人!”
此人乃是与杨慎同科进士,与杨慎交情甚好,当年大礼仪之时,与严嵩同在礼部任职,不成想到这位未来的阁老为了讨好那位陛下,改了奏章,变相的坑了一群大臣,杨延和含恨病逝,杨慎远走滇南,更是写下了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千古绝句,如今陛下还记恨着这位,死活都不让这位回到家乡颐养天年。
顾绾自然知道严嵩不是个君子,可是若能做官,却也做不得君子,像杨慎这样的真君子,就算遇到一个明君却也当不了什么大官。
无关人品,这就是政治。
此时顾重言看向王偕,开口说道:“朝中局势扑朔迷离,我此时孝期已满,兰君还是要把心思放在念书上,夏首辅公正敢言,可毕竟是一国首辅,做什么事情自然是有所考量的。”
此时顾绾才隐约明白了,恐怕这王偕是对夏言有所求才会如此,想必便是为谢而来。
可是这位嘉靖陛下最为在意的就是自己的正统地位,自然不会去轻易拨了自己祖宗的面子,据顾绾浅薄的历史知识,大明朝最喜欢拨乱反正的朝代便只有崇祯一朝,保不准真是到了那时候,这位的愿望才实现。
一时间顾绾看向王偕的目光带着些同情。
王材点了点头说道:“兰君自当好生读书,如你那外祖父一般,一朝得登天子堂,到时候万事自然水到渠成。”
王偕点了点头,说起来王偕的这位外公顾鼎臣,那当真可是厉害至极,顾鼎臣本是昆山顾家顾询与一家仆所生,被正室嫉恨,送予一男仆,但是天纵英才,读书十分厉害,于弘治十八年中进士第一,后于嘉靖一朝出阁入相,实在是励志之极。
这位顾首辅去世之后,其子孙迁至南直隶太仓,称为太仓顾氏,而顾重言便是这顾鼎臣的三子,其父嘉靖十七年病逝,为其守孝三年,此时已然是第四年,不日朝廷的诏书即来。
“一个只知道写青词的晏殊之流,却也值得你当做楷模,实在是让人有些好笑了。”此时站在人群中的一位白衣书生朗声说道,透着一股子不知道从哪里带来的傲气。
顾绾转过头来却看到一位眉清目秀的男子,那男子似乎发现了顾绾的目光,说了句:“伤风败俗。”
顾绾顿时一怒,她哪里伤风,哪里败俗了,她连脖子都没露出来好伐。
“顾悦之?”
这位顾悦之乃是昆山顾家青年一代的翘楚,浙中一代多有才名,昆山顾家更是出了不少才子,只是反观太仓顾家,除了顾重言这一人,其他晚辈子孙都是科举不顺,才名不显,也只有一个外孙王偕有几分才名了。
顾重言显然没有想到这位回来踢馆,一时间有些尴尬,他身为长辈,若是此时苛责这位,定然会有些丢面子。
王偕看着顾悦之,正要开口却被一个冷漠的女声打断了。
“你行你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