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深宫的女人,说起什么自**好的话来,竟一点都不见心虚。
但怎么办,皇上都那般说了,只要表面虚浮的和睦就可。
如此,晏姻也权当任何事都未发生过,嗲声对孟贵妃撒了个娇,“我的好母妃,您就给姻儿细说一二罢,也好让姻儿知道个对错。”
孟贵妃就势点头笑道,“好好好,但我亦是听上一辈人说起,未亲眼见过,只寥寥知道些罢了。”
接着,孟贵妃饮过一口茶,将她知道的陈年旧事娓娓与晏姻说来。
杨太妃与太后乃是堂姐妹,当年一同入东宫侍奉先帝,太后时为太子妃,杨太妃时为良娣。
杨太妃受宠多年,却只为时为太子的先帝诞下一子,而太后却为先帝诞下四子。
后来先帝登基称帝,因宠爱杨太妃,犹夷不定,久久不确立皇后,若不是有太后一母同胞的兄弟带领群臣据理力争,只怕现在的太后会是杨太妃。
此事过后几年,杨太妃幼子不幸夭亡,先帝忧她老来无依,对她更是盛宠无度,视其他后妃如无物。
直到几年后杨太妃生下宜安长公主才稍有收敛。
但这时太后已独自将四个孩子抚养长大。
这期间,先帝对太后的几个孩子鲜少问津,却视刚出生不久的宜安长公主为掌上明珠,唯恐世间好物赏之不及。
再后来,先帝驾崩,临终前交代皇上一定要恩养杨太妃,善待宜安长公主,将来宜安长公主出嫁,准许杨太妃随她去宫外颐养天年。
然天有不测风云。
先帝驾崩没多久,迦兰国便联合诸国趁机前来挑衅,要求娶天圣朝公主为太子妃。
当时适龄未嫁的只有宜安长公主。
那时皇上刚登基不久,内政不稳,外忧不断,为免更大纷争,太后做主将宜安长公主嫁去了迦兰国。
所幸宜安长公主嫁过去后不仅与迦兰国太子恩爱有加,还顺利诞下一子一女,晋升为王后。
只是迦兰国山迢水远,宜安长公主嫁过去后就不曾回朝。
自那后,杨太妃便深居后宫,不再与太后谋面。
“姻儿,我知道的都与你说了,你是个伶俐的,太后与杨太妃有何过节,你心中应已明白了。”
说着,孟贵妃端杯抿了一大口茶。
说了恁多话,口干。
但她的口舌不白费,晏姻都听明白了。
无非就是太后与杨太妃年轻时争宠,争后位,老来又有宜安长公主和亲出嫁的误会。
晏姻不由颔首言谢,“多谢孟贵妃相告,姻儿心中已然有了分寸。”
孟贵妃端杯的手未放下,只勾唇往晏姻那里笑笑,未再接她的话。
晏姻心里有数,孟贵妃这是要送客的意思。
但她好不容易来一趟,哪能这就走了。
红绫那般情状都是李谦害的,她得向孟贵妃打听看看,看李谦对红绫是怎么个想法,若可以,李谦需得对红绫负责。
他要娶了红绫。
饮过一口茶,晏姻也不理会孟贵妃要送客,将话题往李谦身上引。
“上回裕王殿下回昭阳城小住,晋王殿下还未及好好款待,就听说他回封地为您祈福去了,真是遗憾呢。”
“无妨,日后再来便是。”孟贵妃不温不冷答过几个字,又捧杯在手,假以吹茶汤,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