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尤走了之后,赵氏是把付援当成自己孩子一般的待着,此时见付援就这样离开,虽然说是去镇子上,想见的时候也能见到,还是有些不舍。 罢了,走了就走了吧,等他把裁衣裳的布料捎回来,自己就放下手头的绣品,先给他做一身儿衣裳。 赵氏歇了一口气,招呼着姜温吃饭吧。 这打井的事儿有付长山牵头,人手也准备的差不多了,约莫着过两天就能开始挖井了。 古代的农村,水源充足,水质也好,挖的水井普遍不是特别深,四五丈深就差不多了,井底压了碎石子儿,水井的内壁用青砖砌了一圈儿,也不怕水井边的土类了。 这样的深度,付长山前头带来的人两天就挖的差不多,井沿儿的青砖也都嵌进去了,算下来花费一共有三两银子。 农家人自己院子里很少有水井,就是因为这挖个水井破费的不少,这其中的三两银子,光买青砖就花去了一两多,剩下的管上两顿饭,给帮忙的人结个工钱,算下来这造价在土地便宜的年头能都置上两亩好地了。 每个村子来历都有两口公用的水井,能有吃水的地方,大家有都不愿意自己破费银子再挖一口水井。 付援去镇上的第三天,村口赶牛车的大叔捎回来了他去布庄扯得一块儿青布,赵氏等着井挖好了,才得了空,就开始给他裁衣裳。 这井打好了,暂时还不能用,等着过了三天,井口里已经有水了,又请了两个人来把井里的水全部用水桶给提上来,洗了井底渗出来的泥水,这水井才算是真的能吃水用了。 比起来挖井的费事儿费钱,洗井就简单多了,村里的水井,每年都要洗上一回,干这活的村民也都是熟手了,一个上午就这活也就干完了。 赵氏留了一顿午饭,又按着惯来的规矩,给来洗井的两个村民,一家送了十来个鸡蛋,算是洗井的报酬。 付援的衣裳,赵氏停下手头的别的活计,又有温儿照看着恩儿,三两天也就做起了。 想着付援走的时候就穿了那一身儿新衣裳,也没有个替换的,估摸着孩子啊等着家里头这边儿的衣裳,赵氏就让姜温明儿赶着集市,给他送过去。 付援这上工也有好几天了,到了留香楼,掌柜果然看准了他,让他去当跑堂的小二。 跑堂的小二,要求最严厉的一点儿,那就是酒楼里的菜谱,招牌菜,洋洋都得被熟悉了,不仅得背的熟悉,还得说的流利,因此先背菜谱背了一日,看着其他的跑堂子学了一日,到了第三日才算是真正的上手。 跑堂的活计比起在后头厨房的伙计算是轻松了些,但是也不容易,最考验的就是人的脸皮,得厚,得会笑。 好在付援生得一副清秀的模样,笑起来也招人喜欢,在酒楼里干了好几天,又记着赵氏交待的话,也没有遇上啥难缠的主顾,干的还算顺心。 “呦,客官您来了,里边儿坐,里边儿坐”,一个笑的一脸喜庆的小二站在门口招呼道。
第222章 水井(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