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降职的意见递交到吴总的办公桌上,吴总看了看说:“这不行,我们不能过河拆桥,药厂全套的生产文件是他带过来的,对规范企业管理作用很大。”
“可是,他的功底确实太差,不是这块料,要不工资不降,职能变一下到车间做主任去?”桂总不依不饶地坚持自个意见。
见桂总态度坚决,吴总放缓了口气说:“我找他谈一谈,你们先别急,撤职或降职会影响企业口碑的,对今后的发展不利。”
氨基甘油试车开始了,反应一切正常,减压蒸馏到产品时,意外的情况来了,真空度与温度一直来与小试相同,可就是没产品蒸出。考虑到氨基甘油的高沸点,所有气相管道的高度能短则短,冷凝器选择的也是裂管冷凝,管道直通,保温现场发泡,效果极好,工艺设计应当没问题的,那么,问题可能出在那儿呢?
吴总办公室里,桂总,王近之,张溪汝,章海良,陈骨良等一起进行技术分析会,王近之刚刚介绍完试车第一批料的减压蒸馏不出料的具体操作细节,打算铺开讲紧接着要进行的措施,章海良打断王近之的发言,说:“目前,回收碘海醇粗品连续出现异常,每批喷出的粗品固体体积很大,以前正常生产时,一袋可装四十千克,现在体积大的只能装十几千克,这是否会影响成品质量,车间心中没底,需要技术部全力支持,氨基甘油可以继续外购,试车慢些没关系,建议由张部长负责调试下去,他的生产经验比较丰富。”说到张部长三字,章海良故意加重了语气,并看了陈骨良一眼,很明显,这是他俩商量后共同的意见。
碘海醇质量关系到公司命脉,突然空降一个人员,工资高出大家一档到几档,外来和尚好念经,可这和尚并不会带着大家念啊,得让他单独地上场露一手,水平高低自明,人人都有想法。章海良说完后,桂总打蛇随着棍子上,发言邀请说:“技术部的第一重点是解决碘海醇的堆积密度,我看这样吧,王部长手下有两个得力的实验员,分一个给张部长继续氨基甘油试生产,王部长另带一个实验员跟踪堆积密度的事,你看行不行?”
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还有什么行不行?王近之自然是表态答应。
喷雾出来的堆积密度为什么会大幅度地减少呢?喷雾不是结晶,无法通过小试验证,只能进行分析推理。
堆积密度小的物料都是经过活性碳处理后的回收物料,由液相图谱分析,只有比反应的物料更好,而不是更差,基本上可以排除碘海醇物料的影响,如果说什么不下样,就是脱色浓缩后的浓度与正常物料有所不同,还有就是电导率不一样,回收物料的比正常生产低很多,但这不会构成堆积密度的变化吧?
提高浓度试一试?虽然准确性不大,但用波美度表可以中控跟踪的,王近之接连跟踪了三批,没发现什么规律。这个堆密度比较小的物料用正丁醇结晶后,与正常的物料没什么差别,再往后做到成品,也没区别,就是感觉用混合树脂对电导率进行调节时,用的树脂量比平常物料大一些。
也许,有醋酸根等弱酸盐的干扰,在弱酸性的条件下,料液的粘性低于中性或弱碱性的料液,导致在雾化时的颗粒更细。
根据这个推理,王近之在粗品喷干前先用阴阳树脂比例为三比一的混合树脂进行吸附,降低了电导率,然后,再进行喷雾,不出所料,得到堆密度正常的物料。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