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欢天喜地抬着花轿,喜气洋洋,一路疾行,赶在卯时前来到了斟东灌城里。
在李府大门前,早早的就站满了等待接亲的家人,还有四邻八庄众多看热闹的父老乡亲。看到花轿来到,大家一起动手,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大街小巷瞬时间热闹了起来。家人忙不迭的跑进府内给李老太爷等人报个喜信。
等到花轿停稳,李媒婆带着一对打扮漂亮、衣着光鲜的金童玉女,还有许多女眷迎上前来。丫鬟轻轻掀开轿帘,只见黑二姑端坐在花轿上,头顶大红盖头,身穿花团锦簇的大红嫁衣,在众人搀扶下,黑二姑款款走下轿来。
一旁的丫鬟小声提醒,让姑娘注意脚下。原来,李府门前早早的就备好了一块宽大的石板,平整光滑。
这样的石板共准备了两块,一块放在李府大门前,另一块就安放在新人婚房的喜床前面。
旧社会的有钱人家,很多地方与众不同,这样那样的讲究特别多。在这两处放置石板,是从传宗接代的观点精心安排的,取“石”与“拾”的谐音,寓意一对新人踏着石板进门,踩着石板上床,婚后就能马上拾子,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
在现代社会,农村有些地方还保留着不少传统习俗。有的在新人婚房的被褥、柜子等地方放置一些枣子、栗子和花生,“枣和栗子”寓意新人婚后早(枣)生贵子(栗子),花生是寓意多多生养孩子,尽早的为家族开枝散叶,取人丁兴旺、生生不息之意。
还有的地方,在送婚呈和下婚茶的时候,附带送上两棵大葱,寓意新人婚后所生的孩子聪明伶俐。新人进门的时候,还要跳过“火盆”,寓意小两口婚后的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总之,无论是旧社会,还是新社会,这样的习俗,还有其它许多方面的做法,多数都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和祈盼。
就这样,黑二姑被丫鬟搀扶着,在众人的簇拥下,踏过石板,跳过了火盆,来到影壁墙边。
头上梳着油光发亮的大辫子,身穿猩猩红团花礼服的新郎,身披大红花,手里还拿着红绸带折成的大朵礼花等候在这里。家人赶紧将礼花丝带的一头递到了新娘子手中,新郎牵着另一头,两人沿着石板路一直来到了厅堂前。
厅堂正中的檀木方桌上,摆满了干鲜果品,李老太爷、太夫人在正中居坐,新郎的父母分别坐在左右两侧。
厅房左侧,是新郎的叔叔大爷和舅舅等一帮亲戚,右侧则是一帮女眷。在新婚司仪那拖着长腔,煞是好听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声音中,黑二姑完成了与这个至今未知男人的结婚典礼,随后就被人簇拥着送入了洞房。
由于盖着大红盖头,视线不够清楚,周围的所有景象都是模模糊糊的。从下了花轿开始,黑二姑就像一只提线木偶一样,任人摆布着,一直到送入了洞房,心里才稍稍的定下神来。
黑二姑暗想,自己在娘家时就听说过,斟东灌城里这个地方,新婚当天晚上都时兴着闹新房。她也听村里面嫁到斟东灌城里的女人说起过,新婚三日无大小。有些人为了自己高兴,闹起新房来可是不管不顾的,总是变着法子折腾新郎和新娘,等到了晚上,还不知道要闹腾出个什么样呢。想到这里,她的心里不禁暗暗有些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