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里地的路程,不多时候就到了。众人看到南皮台会上,几条主要街巷已经人山人海,拥挤不动,做买的,做卖的,闲逛的,购物的,走来穿去。“冰糖葫芦,烧饼油条,驴肉火烧”,叫卖声伴着嬉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黑二姑已经提前和秋菊、车老板讲好,把马车停在台北后村东头,一行人下了马车,缓步往里面走来。
这边,容嬷嬷就和黑二姑请示,她要和奶妈要带着孩子们去热闹好玩的地方转转,也好让夫人省点心,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就尽情的转转看看。她们这边,有李忠等人陪着就行。
黑二姑提醒容嬷嬷,庙会上人多,千万要小心注意安全,孩子毕竟还小呢。容嬷嬷等人欣然应诺。同时,黑二姑提醒大家,要随手带上雨伞。
说到这里,还要介绍一下。自从南皮台起了这个庙会以来,几乎每年三月二十八会前后都下点雨,可灵验着呢。据老一辈的人说,这叫做提前刷洗庙台。我们当地就有一首民谣:“南皮台,南皮台,风里去,雨里来。”老社会,但凡皇帝出巡或者驾临驻跸某地之时,不是还有净水洒街、黄土垫道的讲究来着。
还有一种更加离奇的说法,说是有一条没有尾巴的黑龙,每年这个时节都从遥远的黑龙江赶回来,给过世的母亲拜祭,因此来去都挟带着风雨,有的年景,这个季节还下过大颗的冰雹。每当这个时候,周围四邻八庄的百姓都拿出家里切菜用的菜刀,敞开屋门扔到院子里,据说这样黑龙会害怕,很快就结束行云布雨和下冰雹了。原因是在黑龙小时候,他爹认为妻子生了这么一个怪物,就想杀掉他,黑龙一看大事不妙,赶紧逃走,仓促之间,他爹用力甩出菜刀,给黑龙剁掉了一截尾巴,还有一种说法是看到他爹要杀黑龙,她娘就赶紧让黑龙快逃走,于是着急忙慌的往门外撵黑龙,关门的时候很急,结果黑龙的尾巴让门给挤掉了。这条黑龙一怒之下,一气就跑到了黑龙江,斗败了在当地盘踞的一条白龙,并在此地安下了家。
据说一直到今天,凡是乘船过黑龙江的,在开船之前,船家都要问上一句话,“咱们今儿这条船上有没有鲁东来的老客?”,如果有鲁东人在船上,一路就会畅行无阻,水波不兴,风平浪静,如果没有鲁东人在船上,那么风大浪急,后果难以预料。
传说是黑龙感恩生养他的鲁东人,在暗地里保佑行船人的安全。久而久之,使船人和乘船人都知道了这个忌讳,即便是船上没有鲁东人在场,也要回答一声有鲁东人啊。毕竟出门在外,都是图个平安吉利不是。
这个故事在鲁东和东北的民间流传很广,农村的俗称叫做“没尾巴老李”或者“秃尾巴老李”,并且其出生地点不一,有着多种不同的传说版本。
三月二十八南皮台庙会,不仅在益寿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周边的广饶、利津、昌乐、北海、青西州、寒亭等地,每年也有不少人慕名远道而来。据老辈人讲,尤其是那些虔诚的信众,因古代交通不便,有些距离很远的人,过了正月十六就收拾好行囊往这里赶路,赶在庙会开始之前早早的来到这里,这个庙会的人气旺盛可见一斑。
原定三天的庙会,很多商贩提前几天就来占据了位置,逐渐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市场。比如说有木货市、铁货市、布匹服装市、家具市、农具市、牲口市、草编市、蔬菜市、粮食市、杂货市、香火市等等,货物门类齐全。不但游人如织,人山人海,而且香客云集,可谓人杰地灵。
可以这么说,凡是生活、生产、娱乐等各种用品基本一应俱全,想买啥就有啥,这也是周围十里八疃的老百姓都去赶会的原因。等到进入新社会的七八十年代,此地的赶会仍然十分繁华,笔者小时候曾经不止一次的去赶过会,现在想来仍记忆犹深。
在旧社会,庙会上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唱(说)大鼓书的,唱大戏的、卖艺的(玩藏掖的,耍猴、吐火、武术、气功等)、拉洋片的(俗称西洋景)。因为在中国古代,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实在少的可怜,这些对于老百姓,要么是新鲜事,要么吸引人的眼球,所以大人小孩都争着抢着看。为了争着看,还经常发生打拥乎的事情,实际上就是人挤人,拥挤不堪的场面。倒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赶一场会下来,有的人掉了袜子掉了鞋,有的人挤丢了孩子,找不到爷娘的,可以说异常热闹。但是乡间的百姓,依然乐此不疲,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