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就是乞巧节(七夕节)。
村里很多人都把种好的菜割下来拿去县城卖。
木子他们也想,可是种的那点菜还不够自己吃的,根本没办法。
日复一日
终是挨到夏伏过,秋风起,如今已是十月下旬。
他们中间除了修缮了两座木屋的屋顶,还在家不远处耕出了七块菜地。
插了细竹竿的是那块地是种了豆角,另外的三块地种了青菜,还有两块刚种上萝卜,还有一块种青葱。
他们还准备再开三块地,再多种一些,除开自己吃的,还想再把,多余的拿去县城卖。
村里的磨坊棚在九月的时候被大风刮倒了,石磨没有损坏,但是大家得重新把棚子修理好。
虽然他们都是孩子,但现在也都是村里的一员了,磨坊棚属于公共资产,每家都得出一份劳动力,所以木子就组织大家把锅搬到棚子不远处,架锅煮菏叶水给大家喝。
太重的力气活他们虽然不能帮忙,但是搬稻草,搬青竹蔑他们是可以帮分担的,他们一次拿的比大人少,那他们就多跑几趟。
几天下来,大家看在眼里,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大家也都默认了木子他们这帮人的存在。
里正的大儿子,也就是柱子的爹,王大郎也是修建的一员,也很满意的看着这一幕。
他还主动问了,为什么要放菏叶,是有什么作用吗?
其他大家伙也很好奇,便竖着耳朵听。
小六子嘴甜,解释菏叶有清热解暑的功效。
大家恍然,纷纷夸几个孩子。心里想着决定回家就跟家里的说,以后菏叶要保存下来。
药铺里的解暑茶也要两文钱一碗呢,知道了这个方法,他们也可以省下几文钱了。
他们听说,李家村有几个在地里干活,回家就一睡不醒了。
可不是热死的吗?
有了这,他们也能多放心些。
这么一来二去的交谈,村里大家伙对这帮孩子就升起了好感。
有几个还动了心思让他们做女婿。
对面的孩子都没爹娘,这成了婚不得全心全意的帮衬岳家?
越想越觉得可行。
看着对面的孩子脸上更是和蔼,时不时的动手拍一拍背,胸,心底暗暗点头,身子骨也硬朗。
被拍的栓子,大牛,来福几个,一头的雾水,怎么?这么拍是王家村的习俗?
柱子没跟他们说过王家村还有这习俗啊?
还有,怎么他们打个水的功夫,叔伯的态度就大转变了?
阵阵凉意从尾椎骨升到脊背。
因为这次,对面河的大人们也不拘着孩子们过这边来了,苏娴也认识了很多村里的孩子。
大部分是柱子介绍的,柱子现在虽然很少跟他们玩儿了,但是对应的谁是谁,是谁家的,排行第几,他都能说的很清楚。
这小脑袋瓜还是很聪明的,所以,他小叔就拘了他,每日上午在家描字念书,下午才准出去玩儿,家里的监督员委任给了张氏和里正,两人早上轮流盯着柱子。
要说柱子他最怕家里的谁,当属他小叔,其次是张氏和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