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胸有成竹,道:“儿臣细细查了,是李国公栽赃给宋国公。李国公与逆贼往来的书信,儿臣已经拿到。”
李国公是生了四皇子的李昌嫔的大伯父,安国公夫人的兄长。
楚王往前走一步:“父皇容禀,不可能是李国公。”
因为李国公在其中无利可图。
太子看了楚王一眼,道:“儿臣还查到二弟似乎与李国公的嫡四女李九姑娘过从甚密。”
这就有了利益瓜葛了。李国公动手也有充足的理由。
楚王气急,然后道:“父皇,儿臣委实不认识什么李家姑娘。”
太子道:“儿臣已查到二弟与李九姑娘的书信往来。二弟常在坊间茶楼酒馆与李九姑娘相见,并以正妃之位相许。李九姑娘是待选秀女,现在已请嬷嬷查验过了,非处子之身。父皇可以再派嬷嬷去验。”
他既然敢说,自然是每一句话处处落到实的。
太子简直是张开一个大口袋,就等着楚王往里钻了。
楚王这时候理解,为什么当时皇帝要烧掉账本了。
如果世家大族知道他曾经捏过账本,那么那些人为了自保也是绝对不会放过他。
今天这局面算好的。
楚王“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道:“儿臣没有见过什么李家姑娘,更和她没有任何联系。”
这还真是冤枉。
楚王爱惜羽毛,是真没有跟李家有私下联系,更没有碰过什么李九姑娘。
但另外一头,太子却开始了求情:“父皇,二弟是我一母同胞。虽然说此事因他而起,但到底是李国公心大了后去主使的,二弟不知情,请您不要责罚二弟。至于李九姑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然二弟真心思慕,还请您成全。”
还真是正话反话都让太子一个人说了。
楚王扭过头,看着太子,气得发抖。
而太子呢,坦然迎上他的目光,镇定自若。
皇帝在心底笑了。
太子没有那么弱,这很好。
但是,格局还不够。
不过,这个他可以继续教。
至于楚王么,他非长,是王爷,已经失了先机。
后续要没招,他几乎是不可能赢的。
皇帝不会去帮。
于是,皇帝道:“楚王,你真有思慕的姑娘,朕赐婚。”
楚王道:“父皇,儿臣确实不认得李家姑娘。儿臣尚且年幼,想过几年再成婚。”
他总不能把一个已经失了清白的李家姑娘接入王府。
太子满意了。
选秀三年一度。
这三年的时间,足够太子生下嫡长孙了。
皇帝道:“那行。楚王,这次,正妃你先空着,纳几个侧妃起。李家姑娘朕给你留着了。”
楚王不情愿,但最终还是低头谢了恩。
皇帝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朕希望你们兄弟和睦,此事到此为止。而且朕不希望这样的事以后再发生。”
太子与楚王均应声。
皇帝也是这么过来的。
他并不指望太子和楚王真能同心同德。
但他们是兄弟,得要脸面,只可暗斗,不能明争。
至于李国公嘛!
太子既然送了把柄,皇帝不用白不用。
几个世家大族,打压了任何一家,对皇帝来说都一样,都是削弱了世家的势力。而且五皇子的事,对外那是皇子身子骨不牢靠,但这理由没人信,对内也得有个说得过去的说法。
皇帝道:“李国公,就按太子的意思办。太子啊,就一条,不可牵连你的皇弟们。”
这个皇弟们指的是楚王和年幼的四皇子。
太子连连称是。
皇帝还道:“李国公真是罔顾朕的信任!皇子们的事,岂是他一个臣子可以左右的?除夕闹出这等事!”
太子和楚王跪下:“父皇息怒!”
他们都听明白了,皇帝这是打算让五皇子的事也让李国公担着了。
但这度怎么把握?应该是不公开吧。
皇帝道:“楚王,太子一心为你着想,你也应该帮衬着太子。你们尽快给个结果。”
这是也给楚王事权了。
而且处置李国公不打算等过了元宵。
楚王摸不清楚皇帝的心思,仍然上前恭顺地领命。
皇帝手指反扣,敲了敲椅子扶手的龙头。
果然如此。
只是不知道当年的父皇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心情?
皇帝并不在意继位的究竟是哪个儿子。
只要继位的儿子能坐定了江山,延续他的施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