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旁边的宅子,除了留给县衙的衙役差役做单身宿舍的几个院子,还有一些二进的三进的小院子,因为价格比较高,卖出去的不是很多,郑伯源来了,正好挑了一处挨着县衙后宅的三进小院子。
等到都安顿下来了,郑源源在嬷嬷的指点下,让厨房的厨娘整了一桌子菜,请了许栀还有李悦溪过来吃饭。
李悦溪的姐姐已经出嫁了,嫁去了甘州,听李悦溪说,她姐姐已经怀上小宝宝了,李夫人现在没有别的要操心的事了,孙子有了,大姑娘嫁人之后也怀了孩子,现在就要给李悦溪准备嫁妆了。
许棣回来之后,跟李悦溪见了几面,李悦溪都待在家里绣嫁妆,虽然河西民风开放,很多姑娘经常去街上逛逛,但是李悦溪觉得自己已经是待嫁之身,总是往街上跑会让人觉得她稳重,所以,她最常去的只有许家了。
郑源源是个有些敏感的小姑娘,这一路上虽然风餐露宿,让她很是吃了一番苦头,但是从平西侯府走了出来,看到外面这广阔的天地,经过州府县镇的时候,郑伯源总是会给她讲一些她从未听过的事,这让郑源源的性格开朗了很多。
郑伯源进了卫朗的营队,从大头兵做起,本来他年纪不够,卫朗并没有答应,后来也是因为他读过书,许棣又常说士兵学文的重要性,便留下他,让他教军中的士兵们读书识字。
这个年代,读书人本来就少,能来当兵的一般都是一些贫苦人家的孩子,谁能有机会去私塾读书?
卫朗跟幕僚商量过之后,决定在营里办个学堂,有个幕僚说的很是在理,读书好,多认识几个字,就算是以后回到家乡,也能找到活计,算是给这些保家卫国的兵士们多一条活路。
所以,郑伯源一进去,平日里跟着兵士们辛苦的训练,闲着的时候,就是同袍们的小先生。
郑伯源是老平西侯给开的蒙,从小学的最多的就是兵书,跟那些四书五经比起来,郑伯源都能把各种兵书倒背如流,索性就用这兵书来教他们识字。
许栀觉得郑伯源能去投军是件好事,上一世不知道郑伯源是不是也曾经来过河西投过军,他们平西侯府跟定国公府一样,都是因为站错队,最后新皇登基,被一起清算,发配岭南。
许栀对住在自己家隔壁的郑源源很是关心,三天两头的就去她家,要么送去一些自己做的小点心,要么就是看看郑源源他们储备下的过冬的食物够不够。
每到这个时候,许柏就成了热心肠的姐姐身后的小尾巴,寸步不离地跟着她。
因为郑伯源的家庭变故,许柏对他重新评估了一番,觉得他长得好,性格也好,关键是他现在就能自己当家作主,姐姐要是嫁过去,没有婆婆,不用受人磋磨。可是没有什么长辈的话,也就没了依靠,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这样就会很累。
许柏因为担心许栀,胖乎乎的小脸瘦了一大圈,许栀倒是没有发觉什么不对劲的,每天忙忙碌碌的,过的很是充实。
十月一寒衣节,衙门在河西城专门准备了一块很大的平地,让大家能够给自己的先人们上坟烧纸。
这个时节,山上到处都是枯草,每年都会有上坟烧了山林的事发生,所以许荛来了之后,为了保护山林,就开始推行到指定地点烧纸的政策。一开始遭到了很大的阻力,不过这几年,大家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十月初五,陈家大舅派人送来一车东西,随车的还有一个专门的送信的人,把人安顿好了之后,趁着家里人都睡了,许荛跟陈兆慈还有许棣就坐在正房的炕头上,一家三口看着那一封放在炕桌上,已经拆开的信。
许棣又拿起来,看了又看,问:“你们是个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