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而不得的欲望便在那时扭曲了他的心。
魏迦陵与萧潋不同。同为世子,萧潋自幼丧母,又有继母和庶兄处处掣肘,他在王府中举步维艰,不得已才入了大营。
魏迦陵念书读得是“为什么”和“凭什么”,他喜欢思考别人的想法。
萧潋念书念的就是之乎者也,随便读读就好,达成义务教育目的就足够,不会太钻牛角尖。
后来萧潋入了军营,结识的都是直来直去的汉子,环境对一个人的心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早年因继母庶兄迫害而阴郁的心渐渐地也能敞开一些。
再后来,回了南阳的魏迦陵借着进贡的名义时常入京。元京避藩王不避世子,世子等同于质子,巴不得来上十个八个。也便是在那时,永嘉公主小金库里的翡翠渐渐地多了起来。
而那时的萧潋被庶兄陷害谋害继母,老肃王即便知道他世子无辜,却也找不到维护他的证据。为了平息庶子们的怒火,将萧潋送往元京为质,同时命他盗取舆图将功折罪。
这一年,萧潋第一次见到永嘉公主,以一个质子的身份同她朝夕相处近一年。
萧潋和魏迦陵不同,魏迦陵给的是公主殿下喜欢的一切华丽物事,而萧潋却什么都给不了,只能每天陪她坐一会儿,再送她回宫。
萧潋对待明月的感情很纯粹,大家都是年纪小的时候便没了母亲,两个同病相怜的人自然有话说。
那时的萧潋既什么都给不了她,却也给了她陪伴。
这样的陪伴直到萧潋盗取舆图一事东窗事发,明月站出来替他顶罪。
她心底认为和她一样遭遇的萧潋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断然不会铤而走险犯下这样的滔天大罪,于是选择相信他一次。
明月去跪太庙里的列祖列宗,萧潋被太清帝传入宫中密谈。
最后便是萧潋接了太清帝密诏,为了偿还明月这个人情,太清帝给了他一半虎符,要求他立下毒誓——镇守西北,除非皇帝传召,永不进京,若有一日大魏国祚衰亡,萧潋要保全永嘉公主。
萧潋重情重义,他对明月有愧,一直想着如何才能补偿她。
说不清是幸还是不幸,他有了补偿的机会的时候正是她失去了一切的时候。
而远在南阳的魏迦陵不顾老王爷的阻拦,自行建造了一座与明泉宫无二的小行宫。这僭越之举大大刺|激了本就垮了身子的老南阳王。
说是他杀死的,他却没有动手。
说不是他杀的,可他的的确确是凶手。
老南阳王薨逝后,魏迦陵如愿以偿地接替了王位。他在大兴土木修葺小行宫时,元京传来噩耗——
先帝幼子仁懿帝禅让皇位给了兵部尚书孙贺,改国号为郑,年号天成。
他率兵连夜赶至元京皇宫,却在永巷见到了王公们的尸体。
残肢断臂堆成了小山,一如他惩罚不听命自己的人一样。
他也没有找到永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