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开国皇帝以武力平定乱局,对文官的选取任用,从一开始的沿用前朝的考试制度,到如今已经历经了多次革新。唯一不变的就是对儒学的看重。因此,长久以来,每年秋闱必有一道策论从四书五经中选题。
当初定下这个规定的皇帝及当时的学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安抚天下学子。意在传达朝廷虽然以武定天下,却同样重视文官选拔的主张。四书五经,再加上各经史子集,轮换出题可以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人若再有变革,完善考制度那就再好不过了。
只是这些年,大昭虽然可以算得上国泰民安,但是内忧外患一直没有间断过。也就是当年萧啟墨横空出世,把临近国打得元气大伤,才换来这数十年的太平。
这几代的皇帝忙着改税,改土制,到了如今这代才算了结。对于科考的制度,一直沿用的旧制,没有腾出手去料理。
今日咋一听到林亦书所说的猜题,萧啟墨不由得有些心惊。王妃可以从出题官的家属那儿听到的只言片语,猜到当届的部分考题。那地方上,各个世家,藩王封地势力盘根错节,能知晓的信息只怕更多。冯业明所说的“其中奥妙”很明显意有所指。被王妃兄长称作状元之才的人,却突然不再考虑入士又是为什么?
“王爷?王爷!”林亦书见萧啟墨好像大受打击的样子,不免有些担心。
“哦,我没事。”萧啟墨回过神,忙答道。
“其实,选四书五经做题,有利有弊。不管怎么选题,总有会投巧人能猜中的。王爷倒也不用这么吃惊。还有,陛下大约也在慢慢修改每届的选题走向。算上恩科,陛下出了三次题了,每回都是时事题。春闱的策论近两届也在往陛下希望的方向靠,都是时事为主。只是还没改到乡试那么下面。”
听到林亦书的话,萧啟墨忍不住一笑,“会投巧的人,是指王妃吗?”
“王爷,人家认真地在解释。”林亦书气鼓鼓地说。
“知道王妃是认真的,只是,”萧啟墨忍不住叹了一口气,“突然意识到,皇兄大概比我想象中要忧心的事情多得多。皇兄每回都说,我平衡好军方势力,其余他都能处理。这其余,可太多了。”
“王爷,我作为一个京城出生,娇生惯养的小姐可能没什么资格说。但是就我知道的,京郊田庄上的农户,新的土制税点推行之后,这几年他们的生活很明显有改善。京城以外的人家,不出意外,情况会差些。但是就那些行商带来的消息,总体还是向好。这说明,陛下做的事情是有成效的。再说了,”林亦书用手抵住萧啟皱着的眉间,“不管什么问题,耐心筹划,总有解决的一天。”
“耐心筹划么,”萧啟墨将脸贴在林亦书伸过来的手上,“嗯,本王还要多多修身养性,不能太急了。”
次日,萧啟墨下朝后难得的单独找了陛下。听完他的禀报,陛下无奈的一笑。“你这个王妃,确实聪慧又会讨巧。科考出题制度的问题,父皇在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显现了。朕也一直如鲠在喉。”说着陛下沉下脸,“总有一天,朕会一一解决的。”
说完,陛下见自家弟弟一脸愧疚,有些好笑。“怎么,现在知道朕的不易之处啦。”
“皇兄之前不是一直都让我别操心文官的事情么,我就当真没操心。谁知道他们有这么大的空子可以钻。”萧啟墨语气低落地说。
“那朕给你个新任务。”陛下笑眯眯道,“你所说的,那个被你请回来的教书先生,说动他参加下一届的会试。事儿办成了朕有赏。”
“诶?”萧啟墨一惊,“那个人行事风格跟我家王妃一个路子的,一看就是我劝不动的类型。”
“那朕就不管了,你自己想办法。”说着,陛下便直接让萧啟墨退下,自顾自地开始批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