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零闻此点了点头,应是信了这番说辞。
容恒欣慰又激动地鼓掌,连称“学会了、学会了”。
萧琅又扔给他嫌弃的一瞥。
日走月升,时近除夕,万儒总院新院长叔孙文布老院长孔芳先生讣文于四方。
儒士孔芳乃是为世人极力尊崇的大贤士,一生所育栋材如帝师萧燕然、名相温子兄弟、容暇容宣两代秦王者不计其数,虽得全福善终,安详而逝,亦是令人极尽悲恸,涌入书院拜别夫子之名士名臣、乃至普通黎庶络绎不绝,甚至连道旁偶闻老夫子讲课的乞儿也挤入书院大礼相送。
此般大事,又是自己一向敬重亲慕的老人家的丧礼,萧琅很想去送一程,但唯恐世人多心,对儒家与容宣不利,只好忍耐不去。
想必无名子亦是如此思量,否则以他与孔芳交情之深早已亲自去了,何必派两名阳宗亲传代阴宗前去。
萧琅为此愁萦数日,非得李岱当面叱责她,骂得她张口结舌还不了嘴,她才不敢再闹情绪。
容恒亦是劝萧琅不可思虑劳累,于她而言保重身体才是最最要紧的,万不能再看文书看到半夜三更,冬天衣裳晾干甚难,等到容宣回来瞧见柜里少了好几件衣裳他可不帮忙扯谎遮掩。
萧琅懒得听他多说,脸一撇耳朵一蒙只当自己聋了,气得容恒脑瓜子疼。
时日稍过,刘晨便要回血蔷薇总坛去,玖零和陆柒也一起走。
临行前一日,萧琅再三“怂恿”刘晨将太政令的职务应下来。刘晨思忖良久,说回去同手下商量一番再做决断,毕竟这是关乎百十号人前途的大事。
只要松口便是有望,萧琅目的达成一半,导致送别的表情过于高兴,惹得陆柒和玖零耳语,问秦王后是不是不喜欢他们。
刘晨前脚刚走,太子良后脚便求到了萧琅跟前,向秦国借三万兵马以助吴国攻下魏城大隗。
萧琅没有应下,虽然她有这个权力,但她不能应。一则不知这究竟是吴侯的意思还是芈良本人自作主张,若是吴侯之意却无借兵国书,若是芈良之意出兵实无必要。二则不知吴国可许秦国哪般好处,让秦国将士白白流血牺牲绝无可能,非得吴侯本人亲手写明利益交换国书并盖上国玺不可,毕竟芈良只是个太子,他还有兄弟姊妹,吴国日后能否属于他犹未可知,他的话不算数。
“秦国擅自出兵于理不合,乃是不义之战,必为人诟病干涉吴魏国政,想来太子是明白当中利害的。只要看到贵国玺印之书,南陲兵马即刻发兵襄吴攘魏,鄙秦愿借七万之众,助吴公直取魏都。”她如是回复芈良。
芈良知她所言有理,但自家父亲咬死不肯借兵,他实在拿不出国书,倘若再拖延下去,即便最后秦国愿意出兵,只怕那时是要为吴国报亡国之仇了!
他思来想去,终是无视父亲的忌讳与斥责,连写数封家书劝解开导叔父芈子禹,试图让叔父说服兄长,且不说那七万能不能作数,只求先保住吴国国祚。
尽管芈良的家书写得快要比容宣还频繁,但似乎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萧琅在腊月第一十三封回信中实在无话可说,只好将此事拎出来说与容宣听。
容宣紧接着便来信劝她“莫烦”,他与孔莲夫子,以及两位院长已将孔芳夫子的一应丧仪处理完毕,除夕之前定能回家,此等小事等他回家之后再说。
容恒每每念罢信便开始催萧琅回信,愁得萧琅直揪头发。
“唉~我当真再无话要说了,反正他都要回来了,偶尔不回也可。”
容宣出门不过月余,却是写了近三十封家书回来。最开始时萧琅尚能同对方表达一番,尽管笔力孱弱,但好歹是心意,结果到后面收得越来越多,几乎两日一封,小小藤鸟都要被玩坏了,她的文采也早已不足以支撑书面文字,于是只好抄书。
时至今日,萧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装死。
“君后,院长过世不久,眼下君上心里该有多难过啊,正正需要君后宽慰哪!若是君后迟迟无信,那些前去吊唁之众难免多心,怀疑王后嫌隙,万一有人觊觎君上的美貌与才华,趁君后走神不防备时趁虚而入,这可……”
“住口!收!”萧琅捂住容恒一直叭叭叭没个消停的嘴,让她安静地看会儿书很厉害难吗?
容恒只好闭嘴,想来容宣不日将归,便也由她去了。
隔两日凌晨,萧琅正在睡梦中,突然有人鬼鬼祟祟地在她腰间软 肉上掐了一下。
尽管那双手带着烤火后的余温,但冷不丁地出现仍是十分可怖。
萧琅嗷一声坐起来,吓得汗毛倒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她瞪着不速之客,眼神意欲食人。
始作俑者见她醒了倒是十分开心,侧身坐上床沿,捏了捏在枕上压出红印的脸颊,笑嘻嘻地质问萧琅,“说,你为甚不回我信,我可是等了整整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