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王的身份非常尴尬,他因先帝的嫌弃和忌惮而被驱逐,年年都有锦衣卫和西局“拜访”,因为惧怕被参,对朝中有人的世家大族都多有退让……
缪宣回忆起这几天来的取证,他确实去过王妃的娘家,那是仅次于戚氏之下的大家族,族内子弟有不少人加入了幽蓟台,算是嫡系铁杆,也许正是因此,他们对麒麟卫的来临也是最防备警惕的。
但即便如此,缪宣也探查出了一部分真实的情绪和想法,比如说,这个家族对辽东王妃心存怨言,再比如说,在王妃和藩王的争执中,一向弱势的藩王反而赢得了王妃娘家的支持。
第二个问题就是慢性毒药了,下毒当然是很严重的危险事件,但辽东王府因此处理了近百人!
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因为在毒药事件前,辽东王府的奴仆只有三百人左右,这一次性就处理了三分之一,被卖走的又都被严苛地处理过,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些什么。
缪宣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大致的猜测和定论,只是他很不愿意道破真相从而掺入到这件破事里,二十多年了,假如说早几年他还有别的念头,那现在也只剩下赶紧做掉目标一走人。
然而在这偌大的辽东襄平内不可能没有西局的人,这一批奴婢里很有可能已经被薅走了几个“死人”,麒麟卫被迫查到了这个地步,他这指挥使再想装糊涂,那也不能够了。
沐凤阳沉默地守在督卫的侧后方,他在办理公事时还是知道分寸的,尤其是这种审讯的环节,既不能打搅到督卫的问询,也必须戍卫督卫的安危……
虽然后者很可能没有必要。
沐凤阳正思索着辽东王灭门案可能存在的隐情,就突然听到督卫询问:“那么慢性毒药事件后续呢?辽东王妃的身体如何了?”
妇人并不知道,她在案发当日根本没有在小厨房内值班,但也遭受了牵连,她是直接被王府侍卫关了禁闭,最后挨了好一顿毒打,这才灌药发买,没有人审她,事情的来龙去脉她都是在被灌药卖走时看到听到的,而自从被关起来后,她就再也没有见过任何一位主人。沐凤阳惊讶地发现督卫似乎早料到了这个回答,只听他叹了口气,对唐同知道:“还记得王府内的凶案布局吗?王妃的院子紧锁,她本人则死在卧榻上,看似是在养病,但能找到的药方和留存的药材都是安神的。”
“不仅如此,王妃的院子很大却几乎没有仆婢,只有守在院子外的侍卫多达二十五名,王妃身边仅有一名婢女服侍,可最不受宠爱的妾室也有四名婢女。”
沐凤阳心里一惊,他望向督卫和唐同知,看到这两人默契地对视一眼,顿时明白他们都想到了一起去——王妃恐怕不是在养病,而是被禁足,主持查办的大约也不是王妃,而是另有其人,这所谓的慢性毒药……
“可王妃的母族强势,他们怎么会答应……”唐同知的后背流下冷汗,“对,他们支持辽东王!”
假如这个猜测成立,那么这套逻辑也是通顺的,毕竟世家大族在做取舍时总是异常高效,至于女儿嘛,家里有的是。
唐同知立即联想到了那所谓的夫妻不和,这要闹到什么样的地步才会弄得府邸里尽人皆知呢?还牵扯到王妃娘家——这已经不只是一个家族的事情了!辽东的大家族间早有默契,而能站在这沉默联盟之后的,只能是幽蓟台。
戚氏和辽东王!?
唐同知一时半会儿没转过弯来,毕竟三大派必须拱卫皇族,这都快成了举世公认的真理,戚氏保辽东王似乎也没有什么奇怪……慢着!
唐同知打了个哆嗦,他看向顶头老大:“那盟约不是、不是还有盟约在吗?”
“是啊,正是因为盟约在,所以才要这么做。”缪宣沉默片刻,这才不情不愿地道,“三大派系不得忤逆君王,必须拱卫皇室,但假如幽蓟台找到了能挟持辽东王的办法呢?血脉的约定只能靠血脉解开。”
唐同知结结巴巴地道:“督卫,您是说——戚氏有——您怎么会想到这个?盟约不是以正统为约束的吗,而且有靖难的前车之鉴在,先帝怎会不防备!”
缪宣长叹一口气:“不,盟约里那所谓的‘正统’是有漏洞的,只要三大派系愿意付出代价;而且皇室并非没有防备,只是血脉相残也需要支付代价,不到最后一刻,陛下是不会杀死辽东王的。”
沐凤阳直到此时才反应过来,他想到了襄平城外的重兵把守,又想到了那些令行禁止的幽蓟台子弟,真相原来一直摆在眼前,他难掩震惊:“可是辽东王死了!既然幽蓟台要起势,他们怎能容许他死——”
“不是容许,而是他们也没料到,就算料到了也拦不住!”缪宣放下文书,沉声道,“辽东灭门案的罪魁,就是当年兰氏灭门案的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