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王爷藏了拙(1 / 2)

</p>

&nbsp;&nbsp;唐总又不是头一回当老大,心里就算怯,表面上也是绝不会露怯的。

&nbsp;&nbsp;例行的事务,都有常例,唐时锦处理起来爽快的很,问过之后,当场就决定,该给银子给银子,该给人给人。

&nbsp;&nbsp;不懂的事情,她也不逞强,直接就说不懂,让相爷和内阁,或者六部商议之后再行裁断。

&nbsp;&nbsp;因为有炎柏葳的诫子书在先,加上大家都知道唐时锦不通政务,所以在上折子的时候,通常就会自己先提出一个解决方式,例如新粮推广一直是平郡王去的,若是炎柏葳上朝,户部就得提请,问今年新粮是不是还要继续推广?

&nbsp;&nbsp;但现在是她在,所以户部就直接问,今年是否还需要平郡王下去推广新粮?

&nbsp;&nbsp;直接把能定的都给她定下,所以唐时锦这边也比较轻松,直接表示平郡王再辛苦一年,今年还是由他去推广。

&nbsp;&nbsp;新粮已经先后推广过占城稻、玉米、花生、小麦、黍和菽等等,所以今年的良种,定为秋薯和红薯和棉花。

&nbsp;&nbsp;平郡王躬身领了旨。

&nbsp;&nbsp;同时唐时锦道:“余外,户部着手,在京城附近选一处农庄,做为试验田,再有新粮,蔬果等等,皆从此处试种。此事看似小事,却极为重要,全程都需要严格记录数据,方便推广,故,定要选严谨之人掌管,不得有失。选好之后报我,我有新品需要试种。”

&nbsp;&nbsp;户部尚书陆可进躬身应了。

&nbsp;&nbsp;戚曜灵看了几天,觉得还行,下了朝还悄悄跟唐时锦道:“我觉得挺好,比他做的好,利索的很。”

&nbsp;&nbsp;唐时锦默默的指了指桌上的奏折。

&nbsp;&nbsp;戚曜灵看了一眼,不在意的道:“等皇上醒了,让他批奏折,你去上早朝,不是很好。”

&nbsp;&nbsp;唐时锦:“……”

&nbsp;&nbsp;看的出是亲徒弟了。

&nbsp;&nbsp;其实早朝什么的,真就是一个形式,可是奏折……说真的,好多她别说批了,连看都看不懂。

&nbsp;&nbsp;请安的还好说,扔到一边就好,奏事情的……真的千头万绪,这还是分了级的,她一看就头都大了。

&nbsp;&nbsp;倒是财政阁自己的事情,她游刃有余。

&nbsp;&nbsp;例如银行,这个其实并不急,等年底国库券到期之后再做就行,不过是选个址,下个章程的事儿,提前两三个月做也不晚,甚至拖后两三个月都可以。

&nbsp;&nbsp;橡胶如今还少,先尽着造船去用,然后匀出一部分给皇家做轮胎,待以后多了,再考虑其它的,例如鞋底。

&nbsp;&nbsp;至于建盏……唐时锦跟章无极说了,不用运过来,就在当地,组织一个建盏大比。

&nbsp;&nbsp;找几家报名,报名之后,两或者三个月的时间,拿烧出来的最好的来比,然后邀请一干同好者和文人去观摹,魁首来个称号什么的……过程中慢慢的一步步添火,转眼就能炒热,只要炒热了,还愁卖?

&nbsp;&nbsp;一恍又是半个月。

&nbsp;&nbsp;炎柏葳已经入定整整一个月了。

&nbsp;&nbsp;而唐时锦也代帝上朝半个月了。

&nbsp;&nbsp;大家也渐渐习惯了,诸般事务渐渐正常禀奏,今日早朝上,张居正提出了条编法。

&nbsp;&nbsp;唐时锦心里,对张居正是有光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