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样的历史教训不少见,比如一个人造反聚集二三千人,这时招抚朝廷痛痛快快给个千户是不大肯的,于是再战,等对方有了二三万人给千户有些低了,那么给个副将又不肯,如此一次次谈判却让对方一次次做大何苦来哉。
正因如此郑芝龙第一次想当个守备不成,第二次却成了游击将军,真是杀人放火金腰带啊。因而穿越众就劝天启不妨第一次就大方些。
一来历史上这人招抚后确实是在后金打到闽地前没有反复过,二来也是郑芝龙运气好,如果晚几年穿越众的战船造成训练后可以彻底剿灭他。所以这时也不怕他因此看轻朝廷会异动,他如异动穿越众建立起来的海军足以彻底消灭他。
因穿越众这话天启才直接下令给这时准备招抚郑芝龙的泉州巡海道蔡善继,历史上蔡善继招抚郑芝龙虽然上下知情,但在招抚条件上有些斤斤计较,蔡善继的官职又小一点所以没有谈成功。
这次接到天启的中旨虽觉得天启过于大方,但让他谈判的难度一下降低为零。而且天启的理由也是正确,收郑芝龙可以马上让沿海朝廷受海盗与西夷双夹击的形势马上转变。
另外朝廷准备成立的海军虽不知怎么回事,蔡善继见天启介绍挺有信心他也不可能多疑。再则郑芝龙手下人不少,虽说那些人纯兵极少,兼职运输、海盗、经商大多数是敢并且拎过刀枪干过的,比一些官兵还经历过厮杀场面多。
加上天启这次官职给得爽快,却是有一些要求的,如果这事办成官职给高一些也不算什么。就这样接到天启中旨的蔡善继对天启的意思一点也不反对,并因为有天启中旨办事也放胆不少。
本来招抚这类事就不大好干,主要是官职给高了或有什么反复易遭人攻讦。现在有了天启的中旨加上皇帝这时的权威因魏忠贤而大幅度提高了,知道是天启意思就不大可能有许多御史说三道四。
就是郑芝龙在海上一时联络不上才迟了一些时候,但双方都有意不久就达成见面谈一谈的共识与约定。就这样郑芝龙驾船来到了泉州。
不过郑芝龙没敢亲身犯险,让弟弟郑芝虎、郑芝豹去巡海造衙门见的蔡善继。这两人郑芝虎反对招安郑芝豹有些两可,而历史上正是郑芝虎认为朝廷诚心不足极力反对才让第一次招安失败了。
这一次朝廷在官职上比郑芝龙预期的还高,就是希望郑芝龙每年从占城、暹罗等地买一些稻谷运到辽东与天津卫去,为朝廷解决一些粮食不足问题并多多益善。。
如此一来二者都出乎郑芝龙的预料,在内部讨论时大多数人认为朝廷心诚,连郑芝虎也不大反对。就这样郑芝龙已经亲旨蔡善继衙门面见表示愿意。
就是空余的人船不多,运粮北上只能小规模运一些。这使得蔡善继觉得这次招抚有些不大完美有负圣上,不过知道历史的天启、吴世杰都十分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