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俘虏方针决定,处理俘虏的速度很快的。再说经过初步审汛已经完成了罪行调查,如此主要是核对与量刑问题了,还可以重罪犯先处理。
就这样天启九年清明前一天,天启第一次出宫,随行有在京的大部分文武百官,还有三四万新军一路护卫。这样的情形正德之后在大明乃是第一次,正德之后的嘉靖、万历虽然打了不少大臣屁股,可是出京城却是不大可能,当然也可能他们没有这个念头。
正是如此天启这次出京也是受到了不少官员的反对与劝阻,即便天启只不过去往西山主持烈士陵园启动,他们仍然不能同意,因为这是一次非常规出京活动,很担心天启一旦上瘾与正德一样不好管了。
再者天启这时去西山那边为的是参加一个献俘、处决罪大恶极者、宣布剩下俘虏会劳动改造的仪式,还有就是烈士陵园启动烈士安葬与祭礼。
上面这些在官员们看来献俘与处决在京城就可以,烈士陵园安葬的没什么高官,最高级别也就是新军一个副营长追敌过猛被金军围攻杀死。其他明军也只有一个游击与几个千户死了,可连他们也没有埋在这里。
为了一些士兵葬入烈士陵园天启作为皇帝过来还将文武百官都带来,这些官员大多数是满怀委屈与的。虽然新军兵士打败了金军的贡献巨大,不仅解决了京师安危还将辽东形势彻底扭转,不过这烈士陵园毕竟只安葬一些普通士兵,来一个礼部侍郎也足够了。
只是他们的意见天启并不肯听,主要是他们的话不大好说出口。还有天启这时召回了孙承宗让之以兵部尚书入了阁,还有让徐光启回来虽然干的是修历却担任礼部尚书。
让徐光启干礼部尚书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他的长处在于西学与农业,在大明是少有的自然科学与农学家。虽然穿越众本身的科学素养并不会比徐光启低,可那不过是站在巨人肩上而已,本身能力不过是上百人中前二三十左右的水平而已,可徐光启属于百千万分之一的大才。
他的科学素养并不高乃是时代局限与大明太不重视科学了的原因,还有穿越众虽致力于在大明从小培养出大批大学生来,可是这个工作才开始进行未久,勉强开始一些初中数理化课程也只是数十人罢了。
因此就大明而言徐光启这时应该是最大的科学家,在穿越众心中他该主持一个科学院的机构,为大明工农业与军事工业,还有各项自然科学研究加普及教育等等工作才是。
历史上也是这个时间他在西方传教士帮助下对大明历书进行了修改,还有他也是任了礼部的官,为左侍郎而从事修历工作的,之后入了阁,从这一点看这时大明的官僚系统还真没有一个科学家的位置。
徐光启当礼部尚书虽然并不合适,不过他与孙承宗对天启去西山主持献俘,主持烈士陵园启动还是比较支持的。那是两人对魏忠贤把持朝政虽一样不满的,但他俩还是实干家为主而不是嘴炮党,或属于热衷的党争优先人物。
实际上每个人有自己的立场观念那是正常的,可这时的党争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意见分歧,互相攻讦必欲造成一党天下,可是这时的党就算是东林也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党纲目标,主要是私人交情以人划线。
假如整个朝廷都是东林人会怎么样?那也不可能一团和气、互商互让、同心协力的,一样会有亲疏近远或嫌别人不够意思不够''革命''的。
当然投靠魏忠贤的文官们也是没什么节操的官僚,所以将孙承宗放进内阁,及重用徐光启天启也是在开始为改革进行''掺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