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有人认为该收缩兵力与占领区,也有人认为辛辛苦苦付出了人命打下来怎肯轻易放弃,而且那地方都有他们的族人在耕种,土地条件比他们的建州老家好太多。
意见双方前者主要是从军事上看偌大土地已经不大好守了,这才主张收缩。后者从感情看付出代价主动后退不忍心,或者还有人考虑到真后退了如今这后金会不会闹分裂的。
毕竟现在的局面也是后金靠武力镇压与攻打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如果连续胜利凝聚力肯定越来越大,或小有挫折还问题不大,但这时已经有颓势之象再后退更加不好说了。
两者出发点不同结论也有异,而且还都有道理,因而争论很久没什么结果,于是都欲获得代善的支持。这时代善才提出第三条道路----求降。
这话一说就遭争论双方反对,但其它意见也统一不起来,于是才问求和会如何?这时代善才说求和一是尊号肯定不可能了,其次可能退出一半的,韩朝的关系也是不可能再是主从了、、、、、、
对这样的条件其他人至少争论的一方会全部支持的,另一方主张决不后退的人中也有动摇,最后达成比较一致意见时,大家才明白为什么代善让大家先别忙讨论谁继任皇帝,原来早准备求和了。
当然也有人担心求和大明会否同意,这方面代善让范文程、宁完我等原汉人读书人来回答。这几人都是主动上船而且本来只是秀才童生,在后金这里才登上高位属于同船合性命肯定不会乱说话的。
作证之前他们都看过历史以及大明之前对外的行为,认为求和才能度过难关后向代善建言。代善心里也是有这样的念头,于是就打定了主意,只是担心大家反对才等众人争论陷入僵局才提出来的。
范文程、宁完我等人引经据典总而言之一句话,汉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又讲面子,只要卑辞厚礼大臣们肯定会同意的。不过尊号肯定是不可能的,土地归还可以讨价还价的但沈阳肯定是保不住的。
有这几人证明求和的提议,在讨论了细节条件后获得了通过。至此还有后金谁领班的问题,不过皇帝名号没有了争论也小了不少。
而且是此时四大贝勒议政还未废除,所以讨论到最后决定大贝勒代善、阿济格代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尔古泰、四贝勒皇太极由豪格代替,暂时仍然由四人轮流执政。
讨论决定后这降表并不好写,一不可能将自己写太坏太软,二更不可能高调,卑词而虚情假意不好办。特别是范文裎、宁完我读过点杂书有点小聪明,从文采而言连最差的进士也不如。。
正是科举之路不通才靠小聪明在后金这里混,可这时让他们写文采、典故要求较高的文章太为难了。词不达意不行会有误会的,干巴巴不行一点也不婉转。
就这样一纸降表也忙碌了十几天,最后由范文程带了不少贵重礼物亲自过山海关入京城来递表了。而他的行踪并不保密,所以在锦州就被拦住检查,获悉后用电报向内阁作了汇报后天启才知道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