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众对大明盐政之失败也是无语,这失败的结果是朝廷失益、百姓吃亏、盐工贫困。只好了相关官员与盐商们,历史上比满清的盐政还不如,因为满清时百姓吃亏与盐工贫困但朝廷盐税还是比大明多了几倍。
所以这大明朝廷白担了恶名,真是收了上千万两银子盐税管好了盐也会比这时便宜一些外,也不必征那个什么辽饷的。就是兹事关系极大,穿越众也让天启谨慎从事外,还准备从源头抓起。
这源头抓起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虽然这时的成本占盐价的比例不大,但几个方面原因还是要改良。一是煎盐浪费不小,虽然如长芦盐场烧的都是海滩芦苇为主可这也是燃料外还要用铁锅,同样占地晒盐产量更高。
还有煎盐杂质多盐质量就差,成本也比晒盐大几倍以上外,晒盐的质量更好。那是煎盐差不多将海水全煎成了盐,所以盐中氯化镁、钾不少,晒盐等自然结晶差不多时就将剩余物放走了,这一来氯化钠的纯度就高,而杂质不仅味苦对人也是有害的。
再说氯化镁与钾等也是有用的物质,如镁可以做豆腐,做耐火砖等等,这些用处都不是大但顺手生产还是有前途的,钾是钾肥,对人体也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这些东西用于西北的盐湖生产才更合算,但晒盐的副产品还在手边,穿越众这时的体量小外,还对这些产品价格不敏感主要是先达到有而不必与他人比生产成本,因而也是可以办厂生产的。
那是从现代运送过来虽什么都有、什么都便宜,只是不可能永久保持这样的状态的。还有明代也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交换,山洞也不可能运输太多物资的。
为此穿越众很早就设想在明代建设一个小而全的工业体系,冶炼、机械、纺织排在前面,化学工业也是不可能缺席,只不过肯定是煤化工放在前面,盐化工靠后一些,因为盐化工的主要产品烧碱、液碱与盐酸这时需求量不大,玻璃与肥皂生产可以用天然碱加工的。
晒盐副产品这时不过是也有些用而已,主要还是为了生产盐,提高盐的劳动生产率会节省不少劳动力,也降低了盐价,还提高了盐的质量。
但真正达到上述几条另加增加朝廷收入还要靠改革盐政,这时大明的盐政实际上已经走上了死胡同,应该给大明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却是被官员与盐商等截走了极大部分,这是不可不改的。
只不过这时的盐政也是利益牵涉到方方面面,特别是这时虽开始推动考成法还只有北直隶一地,更没有进行真正又深入的改革,要将盐政改革一下推行到全国肯定会出乱子。
还有原来的盐引也是要妥善处理的,为此穿越众的办法就是先生产晒盐。由于有后世晒盐场的分布资料,晒盐办法的资料,这时那些盐场都是海滩盐碱地,还有大量流民,穿越众办晒盐场一点也不费力。
盐场采用的是生产队多劳多得的管理分配制度,因为荒地几乎没有成本,其它成本也不高,匡算下来的晒盐纯成本按每个盐工一个月三石粮计算一般这时普通壮工只有一石粮左右盐的成本只有三分之一文左右。
那也就是说平均一个盐工一个月可以生产二十多石盐,传统生产成本在四十多两银子左右,需要十几个劳动力才能完成,而且是那传统盐场盐工每人也只有一两左右收入,但晒盐场为三两外还与粮食挂勾,这让晒盐场工人收入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