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高了,降低盐价的第一步就达到了。第二步为运输成本,运输成本这时分成几块,一是真正运输所用,这部分过去盐商经营效率也不可能高,换成穿越众首先尽量用船运,大船转小船终究合算的。
还有每县一个批发部那些零碎的运输成本与管理成本就省下来了,每县建一个仓储批发部也只是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分摊在盐价上也不大的。
还有的成本为各种公私关卡收费,各种公私保护费用。这种明暗费用正常情形下波动大、也不少,波动大乃是看商人背景,也不少乃是背景再大也是由各方面在分润至使这时商税不大陋费不少,普通商人日子一样不大好过。
加上路途不宁,遭人抢劫勒索之类常见。再有路上仓储雨淋走水失窃等损失,这盐的运输费用也是不小,几方面加一起估计在北直隶范围也是要好几文一斤的成本。
不过穿越众盐上面不准备赚多少钱,加上也有银子,办晒盐场、各县建造仓库加批发部、建造几个河边仓储码头,又置办运输护卫队等等,又屯集了几个月的产量,到这时计算一下到京城与北直隶各县的成本为每斤盐三文左右。
这个成本各种固定资产是按照折旧算的,所以他们打算每斤盐算五文仍然要几年才会收回成本,之后才有赚的,所以真是良心价外也是其他人玩不了的。
那个晒盐场是年初就办起来的,到这时已经是万事俱备。而且是为了不出大乱子这时仅有一个北直隶试行,在北直隶试行乃是这地方好管理,动荡不起。
还有那些个高官勋贵天启本来就不打算姑息,他们在明末贼来投贼、寇来投冠的行为让他十分恨他们,只要抓住机会肯定会往死里整的,这一来在北直隶试验一点问题也没有了。
还有卢象升推动考成法让北直隶官场一肃,不仅减少了不少冗官也贬斥了不少庸官贪官,官场虽然还达不到很清程度但办事效率高了不少,太明显的贪污不敢伸手了。
这时见盐政改革的办法也是赞成,因为就算是朝廷每斤盐收十文钱税最高的县也只有十六文的批发价,而这时大多数盐价在十文一斤,放开批发零售价就不可能会高于二十文的。
如此一来盐可以便宜一半左右,还有质量更好,基本上没有沙土。虽说不似穿越众少量供应的精盐,也是不再发苦,完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特别是第一个月的税金就超过了十万两银子,让天启、卢象升及不少官员欣喜。同时也让他们反思,为何之前朝廷背了骂名却连十分之一税款也拿不到,现在看一个盐税就可以抵半个国用。。
当然也不是如此简单地算账的,有些地方运输不方便可能井盐更好,有些地方太贫困可能还要朝廷让点税的才好,还有的地方此时太混乱,运输费用太大,最大的问题一时间也无法推行到整个大明。
但在外销上实际上还是有利可图的,比如韩日盐的生产成本就比较高,一些部落式的地方还不大会生产盐,对此穿越众准备在台岛生产了盐在那些地方销售,因为这个东西各总督区都是需要又生产不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