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番外之八
荣烺大婚请楚王做主婚副使的事,荣柒写家书时特意跟祖父提了一句。自从荣柒在科举上有所斩获,楚王对这个庶出的孙子格外关照,非但很实诚的给银子给大屋,还亲自给荣柒说了门上等亲事。
当然,依荣柒的出身,宗室爵位甭想。
荣柒自己与银子与大屋与好亲事没仇,可他当年也实在是在楚王府不受待见,才偷跑到帝都讨生活。
他对家族的感情基本等于零,对家族的唯一期冀就是老老实实当藩王,甭拖他后腿。
是故,一些要紧事,他会提醒家族一声。
公主大婚关乎朝廷安稳,祖父千万别犯傻,甭跟公主摄政的事较劲。荣柒官位虽不高,也看得出他们御史大人的心情,公主摄政那日,程大人回到御史台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些该杀的总算能杀了。”
便是荣柒自己,也觉着如今办案更有劲头。关键,案子审清判了就能执行,不像先前,明明判了处斩,拖了一年又一年,拖得连荣柒这样的芝麻小官都能看出君上有私心。
公主多气派,刷一下,人头落地。
整个帝都官场肃穆,往日街头那些不识好歹的纨绔都不多见了。
可这对百姓是好事,百姓不知上层变故,只觉秩序井然,讨生活都轻松不少。
荣柒能在少时孤身一人来帝都,便不是循规蹈矩的性情,他先前还因对朝廷让公主和亲之事不满,找了许多低品官员联名上书,反对公主联姻。
他也没想到公主动作这样快,当然,依荣柒的品阶,他根本想不到公主会宫变,一夕之间夺权。
可,可公主摄政对荣柒简直没有半点坏处啊。
他原就承公主大恩,跟公主关系不错,虽交情不深,却是自幼相识……这,这以后朝廷公主说了算。
荣柒只要一想就觉着心里有滋味,他并不是想公主偏颇于他,主要公主掌权,那他所作所为所建功绩,公主便能看得到。
是故,公主大婚副主婚使落他祖父头上,荣柒立刻给祖父去信,千叮咛万嘱咐,可千万答应,明年来帝都请安,也捧着公主些。
他祖父没旁的优点,主要会活,寿数长,如今藩王里,他祖父寿数最长辈分最高。若祖父能带头表示支持公主,公主必承楚王府这份忠义。
楚王接到信,想法与荣柒完全不一样。
楚王并不反对公主摄政,当初郑太后执政,他一样过得如鱼得水。可公主摄政与太后摄政最大的差别就在这封信上,公主以后有自己子嗣将如何?
楚王将信舒展,拿起来又读了一遍。
七孙子这么千叮万嘱,显然公主已完全掌握朝政。
读过第二遍,楚王将信递给长子,“你看看。”
楚世子认真看过,皱眉,“先时我就觉着东宫去得突然,如今看来,父王,咱们得猜测成真了。”
楚王靠着软榻,长长叹了口气。
楚世子折好信,收回信封,来回踱了几步,“先时在帝都见过公主,觉着还是个小姑娘,如何这般心狠手辣。”
一听这话,楚王头更疼了,他按压着额角,“若没这份狠心,今天就轮不到公主摄政。”
楚世子一愣,他倒也明白这道理,只是心中就有一股子压不下的不忿,“就凭这杀兄杀侄的手段,还不知陛下如何呢。”
楚王大惊,猛然坐起,声音都险劈了,“你要做什么!”
楚世子没想做什么,他就随便这样一想,随便这样一说。楚世子看父亲面色不对,连忙上前扶父亲坐好,“父王您莫急,我就是想到陛下,不禁担忧。”
楚王推开他的手臂,瞪向长子,“太孙尚在,陛下也是公主亲父,你瞎担心什么!”公主既没在夺权时杀陛下,以后也不大可能对陛下下手。
亏得还有个孙子不算废物。
楚王摆摆手,对长子道,“给我看看如今的内阁名单。”
楚世子去书匣找来。
王府也有属官在帝都留守,为的是一些礼物进献时方便,当然也有传递消息之用。只是藩王默认不干预帝都国政,是故,楚王也只是令属官传递些寻常消息。
公主摄政事,楚王早在邸报中就知晓了。帝都孙徐秦三家灭门,郢王与世子身死之事,自然也晓得了。
内阁却是经过一番变动后才恢复了平静。
楚王细细观摩着这份名单,除了赵珣是新加入的,余者诸人皆郑太后当朝时所用阁臣。就是赵珣赵尚书,属官也做好资料收集,详细列着赵珣出身功名与任职经历。
楚王早看过名单,此时再看一遍,也要感慨荣烺这是完完全全将当年郑太后用的一套人手捏在了手里。
内阁其实有过短暂动荡,当初属官的第一封信写过,但随着颜相调回内阁接任首辅,内阁便完全稳定下来,还特旨令一位赋闲多年的前翰林入阁,直接接掌户部尚书,原户部钟尚书调任翰林掌院学士。
原翰林夏掌院辞官归家。
第一次见这份名单,楚王感慨过,最终还是太后一方胜了。
太后虽逝,可太后留下的人归顺了公主,拥护了公主,也支持了公主。
这一次,楚王的目光在夏掌院的名字上久久流连不去。他记得夏掌院此人,夏掌院年轻时也是有名的官场俊才,还有一样,夏掌院与被公主灭门的秦太师是同科,当年也是秦太师一力保荐,夏掌院调回帝都接掌翰林。
夏掌院辞官归家。
不过,夏掌院的长子依旧在帝都府尹的位子上。
究竟是夏家早对公主释出善意,还是公主杀够了,没动夏家。
但能在宫变之中全身而退的夏家彻底成了帝系的牺牲品,正因为公主没动夏家,允夏掌院辞官归家,继续重用夏府尹,便是楚王都会怀疑夏家有背叛荣晟帝之嫌。
何况帝系其他中低阶官员。
相对内讧的帝系官员,郑太后掌政二十几年,嘉元元年的官员在中枢十几载,他们的同科已多是封疆重臣,他们培养的年轻后辈皆稳居关要。
许多人不清楚,前番被程御史干掉的前吏部赵尚书其实是再忠贞不过的帝系官员。如今这位赵尚书却是如假包换的嘉元元年出身。
而大名鼎鼎的程御史,也是嘉元元年的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