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说道,王氏在“太子”上门求粮之后就猜到了“太子”的粮食不多了,所以就开始推动他们的煽动计划,在狄仁杰离开之后,谣言传播这样的消息也传到了李治和如意的耳中,二人开始被这个消息震惊的不知怎么开口,接着就是害怕,脸色被吓得一阵煞白,这时候是撤回并州还是留下继续救济灾民?之前还期望狄仁杰能够带回太子的安排,现在只怕是来不及了,摆在眼前的难题如意和李治只能自行解决了,那就走人?可是如意和李治看着外边密密麻麻的灾民,实在是下不了这样的决定,他们知道,一旦自己离开,民变发生,秩序就会在这里消失,一片无序之地,这些体弱的百姓恐怕一点生路都没有,更可怕的是,无序之下的弱肉强食,这些人或许会成为一些人的口粮也未可知,大灾之年,人相食、易子而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想到这里,想到这些天跟灾民的相处,如意和李治都没有了离去的想法,他们不想看着今天还是活生生的人,明天就变成了食物。
只是不走的话,自己留下来能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呢?这才是二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位置就需要背负起什么样的责任,这方面晋王李治实在是没有什么办法,如意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可是自己手里有什么呢?有自己,皇帝的五品才人,没有用;晋王李治,估计也不会有用的,因为自己这里还有太子的印信,之前李治向周围求粮的时候用过,但是用处不大,所以李治本人也就没啥用了,如意现在想来,并不是太子的印信没用,恐怕是各地的主官受到了王氏的影响,所以不敢明目张胆的的帮助“太子”,世家的影响力有这么大吗?如意这时候因为年龄和阅历,还不是太了解世家的强大,并且到这时候如意还以为造成这一切的只是王氏一家,也算是无知者无畏了,然后如意接着清点,那就是太子的官服了,剩下就没有了,可是太子的印信都没用,只是太子的衣服能有什么用呢?如意看着这一堆没用的东西也是满头愁绪啊。
只是不管李治和如意怎么因为灾情焦急的睡不好觉,第二天就还是要面对灾民的吃喝,民以食为天,更别说是现在了,灾民除了一口吃的就一无所有了,消弭民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有吃的,没有吃的那谣言很可能就会成为现实。
这一天如意照例在巡视灾民的情况,本来这件事应该是李治的事情,但出于对晋王安全的考虑,只能如意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因为她这个五品的才人还真的比不上晋王的身份,虽然名义上如意是皇帝的妃嫔,但现在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女官,还兼任着起居馆的记注工作,所以如意直接自己就负责巡视,一举两得。
在如意走到一处聚集地的时候,如意突然看到了很多人不知在跪拜着什么,出于好奇就走了过去,她看到了人群的最前方,是一名老者,如意认出了老者,因为如意之前曾经建议李治为了稳定民心选拔出了一些灾民中的德高望重者,这名老者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如意认出了他。
如意不知道老者在干嘛,于是等待众人跪拜结束后就走过去想要询问一下,不怪如意疑惑,现在谣言四起,多一分细心就能多一分安心。
看到如意走了过来,老者也是迎了上去,他也认识如意,在为灾民分配粮食的过程中如意一直有参与,所以老者心里还是很感激这个年轻的女子的。
如意好奇的问道:“老伯,你们刚刚是在干什么?我看挺庄重的。”
老者答道:“姑娘,现在蝗灾四起,我猜是因为我们平时祭祀上天不够心诚,懈怠了这些事,所以老天给我们的警告,所以我组织了一些人,祭祀祈福,希望老天睁开眼,放过我们这些穷困的百姓。”
“祭祀”?如意思索道:“老伯,百姓们都信奉这样的说法吗?”
老伯道:“是啊,大家都深以为然,所以自发的过来一起祭祀,姑娘知道,我们大唐五到七年就会发生一次蝗灾,我们每次都这么祭祀,很快就能过去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发生在贞观二年的大蝗灾了,那一次的蝗灾是真的严重,饿殍满地人相食啊,后来我听说还是皇上特别在长安城举行祭祀,后来蝗灾就很快结束了。”
老者说到这里,如意一下子就想到了什么:起居馆,关于皇上治理蝗灾的记录: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
想到这里如意嘴角有了一些笑意,喃喃自语道:“或许我们也该来一场祭祀了。”
老者听到这样的话,也是道:“如果能够组织所有人来一场祭祀,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马上就离开了,她心里的这个好主意还需要跟晋王李治好好商量一下。
如意找到了还在发愁的李治说道:“晋王殿下,我现在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想要跟殿下商量一下。”
李治听到这话高兴得道:“你快说什么办法,还是你聪明,想到了那么多办法,我都快愁死了。”
如意道:“殿下,今天我在外边看到了有不少的百姓在祭祀祈福,我认为我们也应该组织一场大的祈福了,把所有的灾民都拉在一起。”
李治这时候有点看不懂了,都什么时候了还要祭祀祈福,难道摆在眼前的不是粮食的短缺吗?祭祀能换来粮食吗?
面对这样的疑问,如意胸有成竹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殿下,我认为一来百姓都信奉祭祀,这样能够求得心安,另外由我们来组织祭祀仪式,也是在拉拢聚集民心,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民心涣散,如果祭祀祈福可以达到目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李治这时候才明白了如意的意思,一是顺应民心,百姓信奉祭祀,那就祭祀,而是拉拢民心,祈福或许真的有这样的效果,但这样看不着摸不到的办法作用有多少很难被确定啊,于是李治问道:“你认为这个方法会有作用吗?”
如意道:“殿下,我认为我们现在面对的最大难点并不是百姓,而是谣言,这样的谣言并不是外在的食物可以解决的,因为谣言是扎根在人的心里,所以这是我们没有办法的原因,而祭祀祈福正好发挥这样的作用,也许它不能真的消除谣言,但至少会减缓民心涣散的速度,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也许我们多坚持一天就会等到太子殿下的粮食,到时候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李治也是想到,是啊,谣言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谣言的传播,也许下一刻民变就会发生,如果祭祀祈福可以缓解这样的问题,那就太好不过,只是还有另一个问题,祭祀祈福之后呢?到底还是需要粮食的,单纯的只是祭祀那肯定是没用的,毕竟灾民还是需要吃饭的,于是李治问道接下来的办法。
如意稍微停顿一下问道:“太子殿下看过之前的一些蝗灾记载吗?”
李治又是不懂如意什么意思,好好地转移话题干嘛?有什么特殊含义吗?但还是说道:“之前在崇文馆学习看过一些,怎么了?”
如意没有回答,而是继续问道:“贞观二年的大蝗灾,晋王殿下还记着吗?”
李治继续回答道:“记着,那是一次极其严重的蝗灾,老师们着重讲解过。”
如意继续问道:“那殿下还记着皇上是怎么解决的吗?”
李治这时候才恍然大悟道:“是的,父皇在长安城组织了祭祀仪式,可是我们刚刚不是已经决定了祭祀的事吗?你怎么又提起来了?”
如意还是不回答。继续问道:“还有呢?皇上只是祭祀了吗?”
李治皱着眉头看着如意,实在是不明白她想说什么,只能顺着如意的问题思考,思考了片刻李治的眼神和脸色就变了,结结巴巴的道:“你你你是说...”
如意点头道:“是的,皇上然后吃了它,那些蝗虫。”其实说到这里如意自己的脸色也不太好,毕竟她是见过那些蝗虫的,流着莫名其妙绿色和黄色汁水的东西,想着想着如意就打了一个冷战,可就是这样的蝗虫,皇帝在贞观二年就吃过了,这为如意提供了解决的思路。
李治这时候看到如意肯定了自己的想法,顿时感觉肚子里翻江倒海,扶着桌子就是一阵干呕,不敢相信的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也要吃那些蝗虫?哦,我不行了,你先等等。”
如意看着李治的样子,感觉自己的肚子或许也快出问题了,但还是坚持着说道:“殿下,我们的存粮真的很不乐观啊,只是吃粮食坚持不了几天了,或许吃蝗虫就是唯一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