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如意这么说李治也是一阵沉默,他知道如意说的都是实情,可是作为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子,他不是李世民,李世民少年从军,几十年的行伍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李世民的过完中,或许吃蝗虫都算不上什么,特别是在贞观二年,李世民刚刚即位不久,朝堂政局动荡,李世民吃蝗虫不但稳定了民心,还让世家看到了新皇帝的狠厉之气,李治却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在他看来这是很难的事情,只是李治有他自己的优点,虽然有些软弱,但也足够坚韧,认定的事情就会努力做到,就像现在,他认识到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所以他的心也就定下来了。
这还真是阴差阳错啊,本来是魏征和皇帝想要接着蝗灾的机会让太子成长,没想到太子临阵脱逃,反而是晋王李治得到了成长。
既然事情的大方向决定下来,如意和李治就开始商量具体的细节安排,祭祀该怎么举行?谁来主持?蝗虫都在野外飞着,怎么吃?这都是问题,并且既然要做,那就要争取最大的效果和收益,如意又开始费脑筋了,晋王李治也想帮忙,但事实证明,这时候的李治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经过良久的苦思冥想,如意还真是想出了办法,既然是举行祭祀祈福的仪式,那就需要让更多的灾民看到,这样就要求有足够开口的场地,并且能够在高处最好,这样就需要搭建一处高台了,然后就是祭祀的人选,负责祭祀祈福的人选当然是地位越高越好,并且还需要在之后带领大家一起吃蝗虫,所以晋王李治就是现在最好的人选,因为这里他的地位最高,但最大的问题是因为晋王年纪小,名声不显,百姓也许对于晋王并没有太多的感触,这势必会影响拉拢民心的效果,其实太子才是最好的人选,因为太子是储君,地位更高,相比之下百姓更加会听从太子的言论,只是这时候去哪里找太子呢?之前李治有太子的印信,可以在书信上冒充,但祭祀是需要现身的,可是李治自己身份又不可能达到想要的结果,甚至有可能白白付出,这难道又是一条断头路吗?想到这里如意开始低头揉着自己的头发。
如意低头揉了几下头发忽然就愣住了,她看到了自己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因为每天都会参与救济灾民的事情,如意平时并不会穿自己五品女官的官服,她想到了自己的衣服,接着就想到了太子的官服,太子虽然没有来,但是衣服却来了,这样的话...或许可以找一个人穿着太子的衣服冒充太子?这个想法把如意自己也吓了一跳,因为冒充太子是要丢掉性命的,谁敢这样做?
李治在旁边看着如意脸色一阵一变,不知道如意想到了什么,就好奇的问。
如意看着李治也没有隐瞒,于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开阔的场地、搭建高台李治都认为没错,就是祭祀的人选,如意说太子是最好的人选李治也没有异议,但问题是太子不在这里,现在他们也不可能等待太子到来,太子来不来且不说,就是时间也来不及啊,祭祀这件事越快举行越好,就是在跟谣言抢时间,所以那就找人冒充太子?李治也开始这样考虑,可是谁敢啊!就算有人敢干,李治和如意敢用吗?一旦走漏了消息,他们两个都会是同谋者。
李治想了很久开口道:“还是我来吧。”
如意还在想着刚刚的事没听清,问道:“什么?”
李治重复道:“还是我来吧?”
如意黯然道:“我刚刚不是说了吗,你来的话恐怕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李治纠正道:“我来冒充太子,我穿着太子的衣服去主持祭祀祈福。”
如意这时候认真的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一些的男孩子,是的,李治要比如意小四岁,如意之前也是因为李治年纪小,所以主动包揽了很多事情。或许是因为杨氏生了三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这就成了母女四人的心理问题,包括杨氏收养郭孝镇,如意也希望自己有个弟弟,所以对狄仁杰会有特别的态度,现在是对李治(弟控),如意开始认真的看李治了,平时在崇文馆李治也是很不起眼的那个,他完全不像是长孙皇后的孩子,没有太子和魏王的高调和优越感,在学习上也不是优秀的那一种,基本上来说就是存在感不高,但是现在却又有这样的胆魄,不可思议。
李治看如意一直盯着自己,不好意思的转过脸道:“这件事情对谁都不合适,因为这不合律法,所以只能看谁能承受之后的结果,我之前就在冒充太子殿下写信,现在再来冒充太子本人,也罢,就算是债多不愁,只希望这次事情能够得到解决,到时候就算是被父皇追究责任也好减轻惩罚,再说了百姓并没有见过太子,只要我们没有被当众揭开,搞得天下皆知,完事之后我再跟父皇负荆请罪,我想父皇不会太过责怪与我的,但也只能是我,其他人肯定不会有这样的优势了。”
原来李治是这么想的,不过这样也没错,李治作为长孙皇后的孩子,只有他最合适这样的事,就是最后考验李治和皇上的父子之情。
祭祀人选的问题解决后,就是蝗虫的问题了,怎么吃?怎么让百姓吃?
所以如意的想法是在祭祀仪式上,“太子先是穿着衣服登上高台焚香祈天,这是祭祀的正式流程,然后诉说百姓的疾苦,然后再诉说皇帝在贞观二年的大蝗灾中的作为,最终消弭了蝗灾,现在太子作为皇帝的继承人,也是在效仿皇上当年的作为,来吃蝗虫,也是希望蝗灾快快退去,然后再号召百姓一起来吃蝗虫,至于蝗虫的来源如意都已经想好了,让百姓自己去捕捉,然后带着捕捉到的蝗虫换取粮食,三斤蝗虫换取一斤粮食,然后把捕捉来的蝗虫加入到救济灾民的粥里,这样一来即推动了百姓食用蝗虫、节省了粮食,也算是给灾民找到了一些事情,找到了希望,真正的缓解了民变的危机,更有机会等到救济的到来。”
李治听了如意的分析还真是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啊,这样的办法虽然有风险,并且还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但无疑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即解决了百姓中的谣言,也解决了粮食不够的问题,所以李治下定决心以后就赶紧叫来县臣,并且嘱托县臣赶紧选择开阔的地方搭建祭祀的高台,并且把太子要祭天祈福的消息传播出去。
县臣也知道眼下情况的急迫,虽然还是有一些疑惑,但还是赶紧完成晋王殿下的安排去了,所以“太子在哪里?”...县臣的迷惑...
翌日“太子”需要的高台就已经搭建完毕,灾民们知道了“太子殿下”要因为蝗灾祭祀祈天,都还是很积极的,所以很快就结束了搭建,李治这时候也有了心理上的准备,马上就开始了祭祀仪式。
李治穿着太子的衣服,看着头顶的太阳,如意也看着时辰到了,向着李治示意一下,李治扬了扬袖子,一步一步踏着台阶走上高台,上去以后李治先是看了看围在周围的百姓,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啊,李治稍微定了定神,漫步走到了祭祀的桌子前面,下面的灾民也都在看着高处的“太子”,他们都没有见过太子殿下,但是却知道太子殿下在这里赈灾,因为很多灾民就是在听说太子在这里才长途跋涉的过来的,传言说来到这里就不会再饿着肚子了,这就是来到这里的灾民越来越多的原因,来到这里之后虽然没有吃的更好,但至少可以吃到东西了,听说其他地方已经有人饿死了,现在大家都在看着上面的太子,有些看不清太子的脸,但百姓们还是很高兴,因为太子一直在这里陪着自己,这让灾民心里有了很多的感动和安慰,这就是淳朴的民心啊。
上面的李治看着下面的一张张枯瘦的脸,大人,小孩,老者,妇孺,也想了很多东西,下面的百姓,都是大唐的子民啊,他们因为蝗灾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甚至很多人失去了性命,可是如果有粮食的话这些都是可避免的,只是现在自己手里也没有粮食了,只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助百姓坚持更长的时间了,这种心理上的作用,李治也很无奈,这时候他忽然也就放开了,没有了之前的紧张:自己冒充太子肯定不会失去性命,但下面的灾民没有粮食肯定会被饿死,所以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李治深吸一口气,拿起了身前桌子上的祭祀卷轴,开始朗声诵读上面的祭祀文稿。
祭祀文稿第一部分述说了上天的崇大,“太子”表示了敬天之意,第二部分述说了百姓因为蝗灾的艰难困苦,然后李治学着贞观二年皇帝的套路,把蝗灾的责任拉到了自己的身上,表示自己可以代替百姓承担痛苦,第三部分则是讲述了贞观二年太宗皇帝对蝗灾的做法,这时李治也表示自己作为皇帝的孩子,现在的太子,有责任,也应该在现在为百姓承担起这样责任,自己将承继皇帝当年的作为,也会用食用蝗虫来表示对抗蝗灾的决心,以及尽快赶走蝗虫的信心,第四部分继续歌颂上天,皇帝作为上天管理百姓的真龙天子,一定会做一个好皇帝的。
到这时祭祀文稿朗读结束,台下的灾民才知道“太子殿下”,为什么要举行仪式了,祈福是一个原因,然后还会效仿太宗皇帝十几年前的作为,这时很多百姓也想起了贞观二年的那场大蝗灾,就算没有经历过,也会听说过,在那场大蝗灾中皇帝亲食蝗虫,现在“太子”又要承继这样的行为了,很多灾民已经开始被感动的泪眼朦胧,口中高喊着“皇上万岁,太子殿下千岁”,然后就跪拜下去,接着更多的灾民跟着高喊跪拜,李治这时候看着下边百姓的作为也是泪眼朦胧,声音哽咽道:“父皇曾经说,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大家都是我大唐的百姓,是我大唐江山的根本,现在蝗灾肆虐,本王当与大家同甘共苦,共度劫难。”这不是李治事前想好的话,完全是因为此情此景,被这时的气氛渲染出的话,纯粹是有感而发的“太子”的话,只是这时所有人都在这样的群体气氛中,没人看出李治的问题。
在李治说出那句话后,在众人的目睹之下,李治拿起了早就准备好的蝗虫,也没有了之前的恶心感,就吃了下去。
这时伺候在下边的县臣已经惊呆了,因为这哪里是什么太子?这明明是晋王啊,可是这太子的官服是怎么来的?还有之前太子的印信是怎么来的?这个人到底是是晋王还是太子啊!这里面处处透漏着奇怪啊,只是还不等他想出个所以然,就看见如意在向他使眼色,县臣才想起来祭祀仪式之前如意对自己的安排,连忙点头道:“哦,哦,我知道了。”
赶紧就跑上了高台喊道:“太子殿下为了赶走蝗虫,甘愿以蝗虫为食,现在我们大家也要跟着太子殿下一起来,齐心协力,把蝗灾给吃了,为了奖励这种行为,太子殿下特别设立规则,凡是捕捉五斤蝗虫者就可以换到一斤粮食,大家一起动起来了。”本来商量的是三斤,但县臣劝说李治改了,因为蝗虫太多了...
下边的百姓听到还有这样的好事,用蝗虫换粮食,多好呢!至于吃蝗虫,太子殿下都吃了,自己吃又有何妨呢,百姓一时间就开始有了积极性,李治和如意看着大家这样的改变,也咽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算是落地了。
之后的每一天李治都会坐在祭祀的高台上,让所有的灾民能够看见他,然后每天也都会跟灾民吃一样的用蝗虫煮的粥。
于是聚集在这里的灾民总算是安静了下来,谣言也沉静了下去,县臣每天也会安排大家用蝗虫换粮食,然后再安排灾民对蝗虫做一些简单的处理,比如把蝗虫腿和翅膀脑袋给去了,以方便煮进粥里,这样的确大大的减缓了粮食的消耗,县臣又开始觉得晋王殿下英明了。
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一直注意着的几位蓄谋的家主那里,按照他们的计划,灾民的民变现在就应该发生了,只是为什么没有呢?消息传过来以后几位家主也是目瞪口呆,居然还可以这样做?效仿太宗皇帝的做法,皇帝之前是这么做过,只是所有人都没有到太子也会有这样的魄力,这一下子就让世家的安排落空,说好的民变没有发生,那么计划还会继续进行吗?
当然会继续进行,在世家眼里,现在的太子就算想到了这个办法,但依旧稚嫩很多,所以有人冷笑一声道:“既然太子殿下这么爱惜灾民,那我们就再给殿下送一些吧,只是希望太子殿下的粮食够用,哼哼。”
另一人接着笑道:“如果粮食足够的话,我想太子殿下是不会吃蝗虫的,虽然比我们预料中的多了一些能耐,只可惜天命不可违啊。”
接着几人都是哈哈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