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皇帝李世民还想筹谋攻打高句丽的时候,一场不算意外的意外暂时改变了皇帝的谋划:那位在朝堂上佝偻的身影,那位敢言上谏的良臣不能再站立在朝堂上了,贞观十七年(643年),六十四岁的直臣魏征病危了,或将不久于人世。
李世民在得到魏征病重的讯息后,亲自到魏征家中探视,魏征强撑病体,穿戴朝服,拖着残躯在卧榻上面圣行礼,李世民赶紧上前屏退左右侍从亲自搀扶魏征问他还有什么想说的。
于魏征而言,着朝服是君臣的规矩,也是自己对皇上的最后一次谏言,魏征也深知自己大限将近了。
魏征像从前一样开始了自己的谏言: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陛下,这天下之大莫过于规矩二字,常言道国有规则国昌,家有规则家大,身有规则身正,心有规则心泰,这世间万物莫不有规矩,而在这所有规矩之中,太子继位就是最大的规矩,成则国治,弛则国乱,前有始皇帝二世亡于胡亥,近有前隋毁于炀帝,这都是警世之鉴,臣追随陛下愈十数载,深知陛下之心胸不弱于秦皇,治世之才能可比之汉武,这么看来太子不及陛下甚多,但臣还是想说“立嫡立长”就是规矩,太子才智不显也自有朝臣辅助,有陛下打下的根基,太子可保守成无忧,再者现在太子忧虑东宫之位,日后一旦继位心结自然消除,还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所以臣恳切希望陛下莫要对太子殿下失去期望。
李世民听着油尽灯枯的老臣这时候还在挂念着太子的事,一时也是情难自已悲从中来流着眼泪道:“爱卿的话朕听的明白,其实从始至终朕一直都对承乾抱有期望,不管是出于国家还是出于朕对长孙的承诺,朕从来都没有换掉太子的想法,即使是太子性格多乖张,朕也只是怨我这个做父亲的没有教育好孩子,子不教父之过。爱卿说得对,太子或许才智不显,但只要我这个做父亲的能够给他留下好的根基,太子可守成无忧,也就是朕劳累一下罢了,所以朕会传位给他的。”
魏征听了安心的点了点头,然后道:“陛下,还有一事臣必须要说,臣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文臣,不能明白陛下一心想要远征高句丽的决心和深意,但臣身为陛下的臣子当尽忠守责,不得不言,高句丽不是一个容易击败的对手,几次让前隋折戟而归,最终国祚破灭,所以我们不得不慎重,如果不是准备十分充分陛下切不可意气用事,失了民心,倾覆了国运。”
李世民赶忙道:“爱卿放心,朕会一直谨记爱卿的忠告,非必胜之把握,不敢轻言起战端。”
接着魏征有道:“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想求陛下。”
皇帝道:“爱卿请讲。”
魏征道:“这些事结束之后,臣希望陛下能够给那孩子回来的机会,是臣把她送出去的,所以臣还想把她带回来。”
皇帝知道魏征说的是如意,点头道:“爱卿放心,朕对那孩子也多有亏欠,在走之前会留下话的,保证她回来以后可以无忧的生活下去。”李世民说的走之前就是自己死之前,太子正好可以继位,到那时如意回来也没有什么影响了,所以给出魏征这样的承诺。
接着魏征道:“陛下,臣之大限将近,有些心里话怕再也没有机会告诉陛下,希望陛下原谅臣的欺君之罪,臣从来都算不得的是陛下的忠臣,只称得上是良臣罢了,陛下知道臣自幼孤苦贫寒,备经离乱,深晓百姓之艰辛,所以即使是做了陛下的臣子还是想把百姓放在陛下的前面,也就做出了很多为难陛下的事,说了很多侵犯龙颜的话,臣深感陛下和皇后娘娘对臣的包容,所以在这上面臣对不住陛下的钟爱,这是臣的欺君之举。”
皇帝道:“这些都是朕知道的,所以朕才会叫你杀不掉的乡巴佬,所以爱卿哪来的欺君啊,啊?难道爱卿是想说朕是个不辨是非的昏君吗?”
说完君臣二人都开始哭着笑了起来。
接着皇帝又把自己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和女儿衡山公主叫了进来,皇帝对太子道:“承乾跪下,向你的老师行学生之礼。”
太子有很多的老师,但太子从来不用行大礼,因为他是太子,现在皇帝让太子跪拜魏征就是想告诉魏征,他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太子也要尊重于他。
接着皇帝指着一个少女(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道:“魏公,睁开眼看看朕的女儿,就是你的儿媳了。”这时候皇帝改魏爱卿为魏公,就是想告诉魏征现在二人是姻亲双方了,不是君臣,这是皇帝对魏征的特别对待,并且新城公主作为李世民最小的女儿,也是他和长孙皇后最小的孩子,李世民把新城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可谓是对这位老臣最大的厚爱。
只是此时魏征已经身体衰弱到无法起身谢恩了。
当日皇帝回到宫里的晚上,忽然在夜里梦到魏征,就像平日里一样身体完好了,李世民高兴的开始跟魏征谈论起朝政,结果到了次日清晨,皇帝留在魏征府上的内侍前来上报,魏征在昨夜归天了,皇帝久久愣在原地,手里的衣服掉在地上不自知。
时为贞观十七年魏征丧,李世民亲临其葬礼,痛哭流涕,为魏征废朝五天,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葬礼;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
随后,李世民下诏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同时赐羽葆、鼓吹,加班剑四十人,赠绢布一千段、米粟一千石,并允许陪葬自己的昭陵。
将要下葬时,魏征的妻子裴氏道:“魏征平生节俭,现在按一品官的礼节安葬。所需仪仗、器物太多,不符合魏征本人的志愿。”于是对朝廷供给的一切仪仗和物品都推辞不受,仅用白布、帷幕装饰承载灵柩的素车,不用花纹、色彩和刍灵。(引自百科)
李世民亲自登上御苑的西楼,望着魏征灵柩的方向痛哭,竭尽哀思,命百官送灵柩出长安郊外,长安城百姓影从者众多,都来送别这一千古名臣。
魏征在太宗朝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行动和施政给予了很多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所以在魏征死后,李世民感慨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