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逝世的消息传到高句丽的时候渊盖苏文极其兴奋,连连称好,因为魏征一死李世民就算是损失了左膀右臂了,魏征的贤名,就算是远在高句丽渊盖苏文也是如雷贯耳,现在魏征死了,大唐的朝堂不可能不起波澜,一国之宰相留下的权力空间怎么可能没人争抢呢?再者,继位者就能完美的弥补魏征留下的缺吗?恐怕大唐皇帝很难找到像魏征这样有能力的人了,所以这个缺儿没人补的了,这一切无疑都会牵扯皇帝李世民的精力,皇帝也就无暇他顾了,高句丽就会有更多的喘息的机会了,所以这就是上天赐予的机会啊,也就不怪渊盖苏文这样城府的人都会喜形于色了,大唐现在就是悬于他头顶的利剑,让他坐卧难安。
如意听到自己老师去世消息的时候,声音全无,只是眼泪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她没想到上一次一别竟然跟老师是永别,她之前知道老师的身子已经不好,很长时间都是佝偻着身子,只是没想到这才两年不到老师就去世了,自己还不能回去,这时候如意更怪自己了,不然就可以留在照顾老师了,魏征与如意,如师如父,现在如意能做的唯有站在院子里望着遥远的长安城落泪。
来转告消息的李治这时候也是情难自已,魏征也算是他的老师,虽然只是在崇文馆的接触,但魏征的教导还是历历在目,这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劝如意节哀了。
以上只是魏征逝世带来的小的影响,因为这件事受到最大冲击的是太子李承乾,完全改变了整个大唐的命运和历史。
魏征是太子最为遵从的老师,因为魏征可以帮助太子稳固自己东宫之位,其他的老师就没有这样好的能力了,所以其他人对于太子的约束就要欠缺很多,也就是老师说话不算话,管不住太子。
没有了魏征的约束,太子身边的随从不管是出于想讨太子欢心的原因,还是作为下人想让太子开心的原因,太子的随从总是想方设法的带着太子取乐,或是聚众饮酒或是招揽舞乐伎在东宫流连声色,其中最得太子欢心的就是那个与如意并驾齐名的“称心”,这个人本就出身教坊司,出身卑微,现在能够跟随在太子身边自然不想放弃这样的机会,各种小把戏逗得太子很是开心,发展到最后称心甚至穿起了宫廷女官的衣服,配上称心娇柔的身段和面相还真是像那袅袅身姿的女子,太子这样放浪形骸的举动都被传到了宫外,甚至传言太子其人德行有亏,养娈童,好男色。
太子这样的不学无术,诸多的老师又是管不了他,只能把这些事上报了李世民,这时候皇帝还因为魏征的去世悲痛,结果太子就变成了这样,皇帝还真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魏征这才死了不出一月,太子怎么就不能给自己长长脸呢?省省心呢?马上带着人就到了太子东宫。
这时候的太子还在跟下人蒙着眼玩躲猫猫,结果一身女装的称心就撞到了李世民的身前。
称心看见皇帝吓得赶紧趴在地上道:“奴婢见过皇上,奴婢冲撞皇上罪该万死。”
太子听到自己的父皇来了也是吓得不轻,他还是很害怕皇帝的,毕竟掌握着自己的皇位,“儿臣见过父皇。”
皇帝冷声道:“朕听闻你最近懈怠了侍学之心,荒芜了学业,每天就是在做这样的事吗?这阴不阴阳不阳描眉画脸的肮脏货色是一国之储君该迷恋的粗鄙之事吗?声色犬马不知上进,你还有身为太子的自知之明吗,你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皇帝之前从来都没有对太子说过这样的重话,只是现在接二连三的事让他失了些许方寸,接着皇帝又看到趴在自己脚下的称心,太子是自己的儿子他没办法,心里有气也只能迁怒于这个奴才了,如果没有他勾引太子,太子也不会变成这样,于是道:“引诱蛊惑太子失学、失行、失德,你真是罪该万死,拉出去砍了。”
称心一阵哀鸣“皇上饶命啊,皇上饶命啊,太子殿下救命啊,救救奴婢啊。”
只是这时候的太子也是不敢说话,甚至抬头都不敢,只是看着太子紧握的手知道太子的内心并不平静。
皇帝以为杀掉一个称心就能让太子收心学习,这样的做法跟把如意送到高句丽一个道理,只是他忽略了一点不同,现在没有了魏征谁来缓和皇帝太子之间的矛盾?之前因为魏征是坚定的拥立太子的,他就是太子的定心丸,现在呢?
太子失去了定心丸,又变成了那个自卑的懦弱的癫狂的太子。
待皇帝走之后,太子开始在自己的东宫疯狂的砸东西,一边疯癫的乱喊乱叫“啊!啊!”
一边喃喃自语道:“父皇从来都没有看得上我,我愚笨,我不可教,我永远也比不上那个聪明睿智、风度翩翩的魏王,父皇对他可以善待宠爱,对我就是各种苛责,魏王有皇家气度,而我是个瘸子,父皇可以主动给魏王兴建府邸,而我就是奢靡浪费,魏王可以游历天下,而我就是不务正业,魏王可以有美酒舞乐伎,而我就是声色犬马,哈哈,父皇从来都是看不上我这个不成器的太子的,烂泥扶不上墙的太子!扶不起的阿斗!哈哈,真是悲哀啊!哈哈哈哈,那我就更要让父皇对我刮目相看!”这时一个疯狂的念头开始在太子心中酝酿,一封书信送出了太子东宫。
这件事情以后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有流言开始盛传皇帝有改立太子的心思。
同一时期,魏王李泰来向自己的父皇请旨,说是想为自己的母亲长孙皇后祈福,所以李泰发愿亲自到洛阳城营造龙门石窟,李泰的仁孝与太子的任性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就是皇帝一直对太子纵容的后果,他看不见太子所背负的压力,以为自己每次向太子妥协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最后就是太子心智上的彻底扭曲,他会把皇帝做的任何事都当做是自己稳固太子之位的砝码,最终踏破了皇帝的底线。
这样的太子是看不见皇帝为他做的事不只是从皇帝的身份出发,还是一个父亲的身份,还是承载着先皇后长孙的遗愿,皇帝比任何人都想望子成龙,甚至不惜自己的脸面向天下昭告了隐太子李建成的合法身份,可是太子呢?一步一步把自己的父皇逼得不知道该怎样处置父子间的感情,这就是皇家啊,这皇位诱惑就会让人乱了纲常,失了亲情,李世民自己的上位何尝不是这样呢?这就是他当年在李渊的殿阁外向长孙痛哭的原因。
太子东宫送出的书信到了齐王李佑的手里,虽然在上一次的蝗灾事件中皇帝因为李佑挑唆太子临阵脱逃把他赶回了自己的封地,但李佑“作为”太子的谋臣,其实就是狐朋狗友,两人之间并没有断绝联系,太子有很多事也会让李佑出谋划策,这一次也是一样。
李佑这一次收到太子的书信哈哈大笑,他知道自己等的机会终于来了,那个愚蠢的太子李承乾以为自己是他的谋臣,他也配吗?一个蠢货,他何德何能坐上了太子的宝座?还不是因为他是长孙皇后的孩子?所以即使太子再蠢也能得到李佑求之不得的东西,自己呢?不知道比太子强出了多少倍,别说是太子,就算是魏王,李佑也不放在眼里,也不过如此,但是他们都是长孙皇后的孩子就可以肆意的张扬,自己只是德妃的孩子就算表现的再好皇帝也看不见,甚至为了减少麻烦只能小心的隐藏自己的才敢,就像是李恪,明明很优秀却只能自己离开崇文馆做一个平庸的人,李佑不想自己跟李恪一样逆来顺受,李佑在这些事上面不服气,所以他会留在宫里伺机而动,只是皇帝就连这样的机会都不给自己,还把自己赶到了封地,这就是在为他喜爱的孩子清楚障碍,正是因为这样李佑才会选择巴结太子,哪怕皇帝把自己赶出了皇宫的权利核心,李佑知道自己只要抓住太子就一定还会有机会的,现在机会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