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兄,这就是你练成的丹药吗?”
“这丹药是用来强身健体,还是延年益寿的?”
“这看着……咋像盐巴呢?”
“吕兄,你小心点,这可是好不容易炼出来的……”
看着吕兵毫不怜惜地将硝石从缸内大把大把取出,又放在通风向阳处任其干燥,两人不断地抛来各种问题。
吕兵抽空回答:“这不是丹药,而是……”
“而是什么?”两人齐声急问。
吕兵本想直接说出硝石的名字,或者火药,但看着二人虔诚膜拜的眼神,心想,总得想出个高端霸气的名气来才成。
他脑中的词汇量有限,想来想去,最后道:“此物名为‘地火’,待和硫磺、木炭二物混合后,便是‘天火’了。”
“地火,天火……”李焕口中念叨着这两个名字,脸上的崇敬之色越发浓烈,“古有‘伏火’一说,乃是术士炼丹过程中的一种技法,但又怎比得上吕兄这天地之火,料想此‘天火’一成,必是雷霆万钧、天地色变吧。”
“……”
吕兵心虚了,赶紧吩咐李焕去将硫磺研成粉末,省得他在这里絮絮叨叨、乱戴高帽,给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同时吩咐在一旁听傻了的刘三去磨木炭。
他自己则等到硝石完全干燥后,切小,剁细,再同样研成粉末。
明黄色的硫磺粉,纯黑色的木炭粉,晶白色的硝石粉,当三种原料终于呈现在吕兵眼前,他一贯平稳的情绪竟有了一些波澜。
接下来就是配置黑火药了。
吕兵考虑到黑火药的危险性和不稳定性,将那两人赶得远远的,同时也将配置的地点选在一个山沟旁,如果中途发生意外情况,他可以第一时间跳进山沟里去。
15:2:3,这是后世被列入教科书中的黑火药配置比例,也是最标准的比例,吕兵深知这个比例的合理性所在,没有做任何想当然的改动。
至于如何将这个比例具体量化出来,吕兵对唐代的测量工具并不放心,尤其是微量检测。他让李焕拿来一只容量三两的小酒杯,从硝石中挖取15杯,硫磺粉挖取2杯,木炭粉挖取3杯。
吕兵的眼睛经过无数次实战的锤炼,能肉眼估测出距离、高度、坡度、风速等,且将误差控制在2个百分点以内。此时用来保证每一杯的份量相同,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也就尽量地实现了最佳的火药配比。
配比结束后,将这三种粉末均匀地搅拌在一起,就混杂成为了黑火药。
但这还不是吕兵所想要的火药。
在火药的进化史上,后世的人们发现,将粉末状的火药改为颗粒状的,就这么一个形状的微弱变化,就能让黑火药的威力瞬间提升。
然而,在黑火药问世后的漫长时间内,这个小问题却被人们忽略了,因为他们想当然的认为粉末状火药燃烧更彻底,也能在固定的空间内填充进更多的火药,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所以他们从不会质疑粉末状的火药有何不妥。
直到现代物理和化学问世,这个可以被称之为常识的习惯性观点才被轻易地驳斥了。
火药的威力取决于燃烧速度,即瞬间燃烧能力,颗粒状火药既可以尽量多地填充在封闭空间内,保持封闭空间内的压力,同时又能在空间内彼此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让火药在被引燃的刹那,能够与更多氧气接触,燃烧更加充分、剧烈。
颗粒状黑火药,这才是吕兵真正要制成的火药。
既然要做,便要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