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隆重接待了郑成功。
中午。
在总兵府设宴接风,也是为大明水师庆功。
吴三桂的总兵府,现在是皇帝的战时行宫。
除了轮值巡守的汪雄外,其他核心人物都到场参加。
陆海双捷,一同庆贺。
气氛洋溢一片喜气。
不断有“少年出英雄”,“虎父无犬子”之类的褒奖,加注在郑成功身上。
崇祯观察郑成功,神色平静,应对自如,并没有被溢美之词冲昏头脑。
名将,真不是偶然成就。
首先得有名将的品质。
姓名:郑森
忠诚:90
特点:智勇双全
难得,一来就有90的忠诚度。
他父子率领的舰队,直接覆灭了朝鲜水师,至少三千精锐鞑子兵沉入海底,破灭建奴想从背后登岸偷袭,两面夹攻的谋划。
战功赫赫,却与锦衣卫暗探的功劳一样,很难计算报功,因为船和人都沉到了海里,也没什么战利品,只献上一面朝方旗舰的帅旗。
但崇祯心里清楚,无需核实,直接给他们记上。
只多记,不少给。
对待敢战之士,前往不能扣扣索索。
以前朝堂中的文臣们,自己从不上战场拼命,却经常弹劾武将多报战功,去计较追究人头。
简直可笑。
即便是陆战厮杀,也算不了那么清楚。
难不成,杀十个敌人,就要拎着十个人头继续厮杀……
如果能打胜仗,就算冒点功,也无伤大雅,还能增加战斗积极性。
而弹劾追究,只能削弱其斗志。
但要是故意杀良冒功,或王魁那样的怯战冒功,则必须从重惩处。
“郑卿,于大明对外之策,有何见解?”
崇祯随口问了一句。
得知郑成功曾随商船去过各地港口,包括日本长崎、吕宋马尼拉、文莱等。
并且他常与各种各样的外国人交流,属于开眼看世界的人。
所以,想听听他的想法。
“开海禁,兴贸易。”
郑成功言简意赅,脱口而出。
可见这句话在他腹中酝酿了很久。
此言一出。
场面安静下来。
依照三百年传统观念,这简单六个字,却包含两项严重忤逆罪名。
“不可啊,海禁是祖训,而贸易是商人的低贱行当,怎能让陛下去兴……”
一名负责后勤的文臣,习惯性的开口反对,却见崇祯冷冷冽目光扫来,吓得一哆嗦,赶紧闭嘴。
要不是看在这名文臣忠诚度还行,也有办事能力,当场就革职掉他。
林忠陪,李自成等相视而笑。
这名一直呆在山海关的文臣,显然不知道陛下早已破了好几项祖训。
“迂腐。”
崇祯朗声道,“从今往后,大明的文臣武将,都必须开眼看看世界,与时俱进者,加官进爵,抱着迂腐思想故步自封者,发配种地。”
“谨遵圣谕!”
所有人应诺。
那位文臣大汗淋漓的告罪。
“林忠陪,通知下去,多收集地理格物类西洋书籍,翻译成汉文,大量刊印,发给文臣武将,以后是官员考核的项目之一,也列入今年科举考试科目。”
林忠陪应诺。
众人震惊。
科举考试会考到,意味着想靠科举出仕,就要熟读这些西洋书籍,官员也是一样,不然考核过不了。
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场众人都是忠于大明,忠于崇祯,他们相信这是英明的决定,如此不拘一格,都是为重振大明。
崇祯视线回到郑成功身上,露出笑容。
“郑卿所言,与朕不谋而合。”
崇祯的开明程度,惊讶到了郑成功。
准备好的一肚子辩论与解释,根本用不上,皇帝的想法居然与他一样。
吃完宴席,众人各自散去。
崇祯留下郑成功单独谈话。
几杯酒下肚,郑成功渐渐不再拘谨,畅所欲言。
崇祯难得遇到一个思想相对进步的人,能聊得来。
两人聊得热火朝天,甚是投缘。
他们谈论开展海运贸易的细节。
华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百姓多是吃苦耐劳,制造出大量货品没问题。
问题是,对外海运贸易存在竞争。
“我大明若是也参与海运贸易,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荷、葡、西、英,这泰西四国,倭国、朝鲜的小海商不足为虑。”
“泰西四国在南洋,拥有大部分份额,越往西,他们力量越大。”
“而在大明周边海域,荷国在我大明琉球岛占据了一片险要海岸,建城据守,舰队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