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没有像李承乾想象中的那样脸色难看,很平静的对三人说道:“曾经,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认知和承乾一样。
只不过有一次我有幸看过孔家的论语真迹,发现上面对于这句话有着不一样的注释,那句话是这么说的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而不可者,亦使知之。
并且还加了论证,孔师,圣人也,主有教无类,何故愚民?”
李二说完,静静的看着三个儿子的反应,李承乾恍然大悟,嘴里喃喃自语,李恪却不屑一顾,李泰则是啧啧称奇,但是看其神态也未将之放在心上。
心里轻叹了一声,“承乾还是太过于信奉教条了。”
随后就开口道:“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无论孔子的这句话有多少种解释,唯一能在市面上流传的只能是承乾之前说的那种。
我们不是那群考究的大儒们,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帮我们治理天下,安抚民心的学问。
就像承乾一开始说的那样,如果所有人对于治国方略有异议,有不解,难道我们就要因此停下?
百姓是愚昧的,同样也是可爱的,他们不用知道太多,知道的越多,心思越杂。
他们只需要知道照着我们的话去做,就能过的幸福就可以了。
如果百姓人人都通政务,那还要百官干什么?那时候,谁来种地?谁来当工匠?
所以我希望你们今天能把我的话好好记住,我们是皇家,百姓对我们来说就是工具,只有听话的工具才是好工具。”
三人各自回去后,都吩咐手下的人去探探李霖的底,谁都知道,以往李二虽说对于几个人的学业有所关心。
但是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细致到一个个的考校,更何况会关心学堂里有什么新鲜事。
归根结底还在于那个新来的李霖,虽然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新来的能有什么被父皇看中的地方,但是多掌握一些消息总是好的。
万一在最后的时刻,自己就凭着这一点点的消息,快人一步呢。
至于说查不出什么?那不是更好,皇子们查不出底细的人,除了有天大的秘密外还能有什么?
不过也没人会傻到刻意去接近,毕竟今天只是顺带提了一嘴,就已经感受到李二给的压力了,他们这些稚虎还没有傻到现在就去挑战李二权威的地步。
在学堂里,三人很有默契的对李霖保持无视,其他人也不会有傻缺没事找事去找李霖的麻烦。
在秦琼和李二的双重保护下,李霖很顺利的就在弘文馆里学完了四年。
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贞观五年初,太宗制:“判决死罪,要在两天内五次申奏,下各州的要三次申奏;行刑当天,尚食局不得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乐。
门下省还要再检查,有依法应当死而处境堪怜者,另外写状上奏。”五次申奏是指行刑前两天到行刑之日共上奏五次,人命关天,以示慎重。只有犯恶逆罪的人只奏一次。
是以法家子弟集体欢呼,称法家之兴盛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