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用一整夜的时间向司马昭说明了一个道理——眼下没有什么比军权更重要,只要此地的数万大军还效忠于你,那么曹髦就算有飞天之志也终究是司马家豢养的笼中之雀。
最终,司马昭班师回朝,向曹髦交出兄长临终前的遗书,并请求国家恩赏兄长平乱殉国的忠义。曹髦迫于形势,只好任命司马昭接替大将军之位辅政,追谥司马师为“忠武公”。
毌丘俭的败亡,是忠于曹魏的外臣的最后一次抗争。而曹髦和司马昭争夺军权的失败,则是日后两人你死我活的开端。
……
荆州,汉水江上。
正在返回蜀地途中的姜远等人乘上了一艘开往上庸的船。
他们在襄阳听到了司马师病故以及司马昭继任大将军之位的一系列消息,并为此感到欣喜若狂——司马师的死必然会造成魏国内部权力争斗进一步激化,可以预见姜维不久之后将再度出师北伐。
姜远都忍不住感慨,自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以来,魏国内部的变乱真是一起接一起仿佛停不下来,倘若诸葛丞相能够多活个二、三十年有司马懿那般高寿,说不定汉军早已全取雍凉。
之所以这么感慨,倒不是他瞧不起姜维北伐的能力。平心而论自费祎死后,姜维率领他们北伐所取得的战果已经远超诸葛亮在时汉军对魏军交战的斩获,当然这与统帅的用兵风格和战略目标有关,并不足以评判高下。但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内政和军政日渐衰退却是不争的事实。
姜维在治军上远比不上诸葛亮,这也没什么好丢脸的,毕竟单论治军练兵,刘禅时代的诸葛亮敢称三国第二就没人敢称自己是三国第一。即便是对葛氏颇有私怨的陈寿在写诸葛亮传时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是治军的奇才。
“滚滚江流,一去不返。天地广阔,谁主沉浮……”他的思绪越来越远,两眼出神地望着平阔的汉水,口中喃喃自语。
文鸯此时正好走到旁边,诧异地看了姜远一眼:“这不像是踌躇满志的人说出的话,莫非姜兄你自己也对北伐没有信心?”
姜远回过神来,淡淡一笑:“如果我告诉你,这天下最终会落入司马氏之手,你信吗?”
“我信。”文鸯回答,但停顿了一下又说:“也不信。”
“此话何解?”
“淮南兵败,以后恐怕再也没人敢为曹家讨伐司马氏,大魏会变成司马氏的大魏。”文鸯叹了口气,“西蜀东吴,迟早会被大魏击败。”
姜远没有反驳,而是问道:“那为何又不信?”
“因为我生性好斗不服输,越是有人说天命难违,我越想去试试。”文鸯望着姜远说道,“这,就是我没有在襄阳和你分手,现在还在船上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