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北七小学(1 / 1)

北七小学在北戚村,北戚村位于陶庄乡东南部。相传该村古时有七口水井,故称“七井庄”。清代及民国时期,称为七家庄,因为蚌蜒河南有个南戚庄,所以改称北戚(七)庄。南与焦家庄接壤,西与三夏与元荡村相望,东北与袁庄、北戈堡毗邻。因该村的地理位置适中位于五村中心地带,乡里就把高小的四、五两个年级放在北七村,六年级就都统一的到南柯小学去了,那边是个完小。虽然五个村的学生聚集,当时去报名上学的也只有45名同学,其实也不是这五个村的学生少,而是当时很多小朋友有的要在家帮大人带孩子、有的帮家里忙打打下手,有的帮忙下田做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农活,总之等等原因众多,能走出去上学的都是在村里条件稍微好一点家庭的子女。

北七村子不大,位置适中,当时村里就有大商店,供销社的分站和乡里的一些涉农单位的派出机构,如农科分站、信用分站等等,还是蛮热闹的。我们村里有个歇后语“焦家庄的丫头买水弊(尿壶)—真话玩话。”就是从北七供销分站传出来的。当时是村里一个大姑娘去供销社买东西(家庭必需品),巷子里有位老年人知道后,顺便请她帮忙带个尿壶回来。感觉是做个好事,省的人家老年人走过去一趟,就爽快的答应了。到了供销社当她她看到尿壶那边是个男营业员,就吱吱咕咕的不好意思开口,指着尿壶一个劲的点头。营业员废了半天功夫才理解她的意思,当人家大姑娘走出大门,他问旁边顾客,人家说“这姑娘是焦庄的”随后男营业员顺便说了一句“真话玩话”,消息不胫而传,所以就成了焦庄一句出名的歇后语。

校长叫刘兵,是任课老师兼的。我的老师是位长者,名叫徐思明。徐老师文呼文乎的,教我们语文和数学,典型的老夫子,所以学生们都不愿意和他接触,但是人家功底深厚,教学好。

十一岁的我,每天来回在去往北七的路上,去学校一趟虽然只有三华里,因为中午也要回家吃饭一天来回十二华里,仍然每天要走过的还有夹沟上的砖桥,所以就感觉有点疲惫了。焦庄一共十三位同学,每天一大溜,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小朋友们说说笑笑,偶尔也打打闹闹,你追我赶,一次小朋友们总烂泥做成小团互相攻击,“不要扔了,不要扔了,你们不要玩了,好吗。。”小芳不经意间已经被“流弹”击中几次,但大个子吕珍依然是玩的起劲。突然又一个“小炸弹”不小心飞到小芳脸上,“哇”的一声她大哭起来,有两个女生本来准备劝劝的,但是看到她梨花带雨的脸上泥巴糊了一脸,哈哈大笑起来,大伙看到后也前仰后翻,一路开心不语。为了学习求知,我们大家辛苦并快乐着,从来没有人说过苦字。因为长时间走路,有时回家脚上都走出水泡,我也会在妈妈面前撒撒娇,妈妈总是心疼地“乖乖肉,乖乖肉的。。。”

转眼间,两年高小就在我们大家的双脚间走过。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我在班上第一名,当走上讲台接过老师手上红通通的奖状时,同学们都对我投上羡慕的眼光。

记忆犹新的是当我蹦蹦跳跳跑回家时,正好遇到准备出去的爸爸。掏出奖状:“告诉爸爸一个好消息,我在班上考的第一名”我亢奋地高高举起双手。爸爸很高兴,拍着我的脑袋对着厨房叫到“八小,今天奖励新珠一个鸡蛋,晚上就煮。”说完也高兴的带着一脸的笑容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