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此事询问深得信任的陶仲文,希望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陶仲文煞有介事地回复:“皇帝为真龙、太子为潜龙;身上都带有天命之气,两者相遇,即会产生相克,而潜龙才临人间,真气较弱,一旦遇见真龙,相克之气抵挡不过,就会有重归天庭之祸”,也就是“二龙不相见”理论。
嘉靖十五年,皇次子朱载壡出生,嘉靖十六年,三子朱载垕、四子朱载圳出生。
对于连续有皇子出生,嘉靖皇帝自然是很高兴,自己后继有人。
但是之前长子去世的事情,还记在心里,“二龙不相见”的论断,嘉靖皇帝时一时也不敢忘。
为了儿子们的安全,嘉靖皇帝一反常态,从不去看望皇子,也漠不关心他们的成长,平时尽量避免提到或者看见诸皇子。而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也选择遗忘。
嘉靖皇帝不是不关心儿子,而是太关心了,他生怕自己的热心、关爱,又会带动“真龙之气”,伤害到儿子们,从而导致长子的悲剧再次上演。
所以故意不闻不问,使得相互之间减少接触,已保平安。
而诸臣们怎么会知道皇帝的内心,所以在皇次子朱载壡稍稍大些后,就上书建议嘉靖皇帝尽快立储,以稳定国本。
皇帝有苦说不出,又不能明说(那样就会驱动龙气,克害儿子),以免儿子出意外。
但是架不住诸臣的上疏,自己多少也有侥幸心理,于是勉强在嘉靖十八年,嘉靖皇帝立四岁的次子朱载壡为太子,以安抚天下,但平时还是尽量避免与太子见面。
之后十年,太子倒是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地长大,嘉靖皇帝似乎也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谶言是不是终于失效了。
嘉靖二十八年,太子年满十四,按照大明祖制,到了出阁读书的时候了。
而太子出阁仪式,作为皇帝的嘉靖皇帝是必须要到场,并作为主角,举行一系列繁琐的流程,与太子要有非常近距离的接触及交谈。
按本意来说,嘉靖皇帝非常不愿意出席,以免“龙气相克”,但是作为祖制,又不能不遵守。
两难之下的嘉靖皇帝,在侥幸心理下,及遵祖制的自我安慰下,最后还是出席了太子的出阁仪式,并几乎第一次与自己的儿子近距离接触,交谈。
诡异的是,就在出阁仪式结束的第二天,太子朱载壡突发急病,第三天,不治而亡,追谥庄敬太子。
这下嘉靖皇帝是悲伤万分,并悔恨不已,恨自己万万不该有侥幸之心,去和太子见面,从而导致违反“二龙不相见”的忌讳,最终使得太子早夭。
在付出两个儿子的性命代价下,嘉靖皇帝再也不敢掉以轻心,轻易与儿子们见面了。
之后,对于其他诸子,嘉靖皇帝严格遵守规矩,绝不接见,也不操心他们的成爱上书屋习,即使出阁、册封、大婚这样的大事,也是能躲就躲,躲不掉也绝不接近,远远地看一看就算了。
外人都以为皇帝脾气怪异、冷漠,不关心儿子,谁知道嘉靖皇帝其实是为了保护儿子不再受“龙气克害”呢。
虽然这是个迷信,但是当时的嘉靖皇帝,也无法辨识,只得就这么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