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时夏哪是钱多,她是指着这两个东西做粉条呢。
圆的和扁的虽然原材料一模一样,但吃到嘴里的口感却是不同的。
圆粉更加顺滑Q弹,有嚼劲,对于喜欢吸溜着吃的人最友好。
扁粉更好夹、好咬,一筷子下去饱腹感更强。
也不差这点钱了,自然都得做上。
她细细地跟青年师傅比划了两个漏勺的大小、深度和孔洞的大概尺寸,力求到时能顺利漏出记忆中的标准粉条来。
林近并没有因为冯时夏定的东西小而大意,认真用自己的法子记下了各种数据。
冯时夏见对方配合度这么高,突然也觉得自己就为了两个这么简单的勺子耽误对方不少工夫而感到过意不去。
想着就又临时添了一个木锅铲和大汤勺。
屋里就一个铁锅铲,瓷罐用铁铲,迟早要弄坏。
大汤勺小家伙家里原来是没有的,还是自己后来添了一个瓷的。
他们聚餐时基本都是一桌人,有时也是不够用的。
木头的更方便,孩子们再不用小心翼翼地担心碰碎。
除了这两样,冯时夏还添了四个隔离柱的定制。
她原想自己锯几根木头随便做做的,如今仔细考虑,手头既没其他工具,又连颗钉子都没有,想做个简单的底座怕都是做不成的。
这可不像晾衣架,弄几个支脚随便绑一绑就成的。
得不占地方,还得平稳。
她参考记忆里施工路障和医院地铁站等公共场合临时拉出的分流围栏的样子画了设计图。
圆柱形带孔洞的立柱加锥形底座,不过这些孔洞就不需怎么打磨了,只要大小方便她到时候穿麻绳就可以了。
约1米高,就是大人想翻越都不容易。
简单好用,不会一碰就倒,再有专人照看着,提防些偷摸的小心思足够了。
这么大大小小几样加起来,青年师傅给的报价是250铜币。
乍听略贵,在现代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时代,像锅铲汤勺这种简单的木器几块钱就能买一样。
隔离柱用料多些,但一来不讲究木材,二又没有复杂的工艺,十几块钱一个就很够了。
可这时候,没有机械切割、打孔、打磨,全手工的活,时间成本高了,可不就要这个价了吗?
这也就是冯时夏这么想,林近这个手艺人看着图上一个比一个简单的木具,很是怀疑这个小娘子是不是在穿着上过分低调了。
要是别的师傅瞧见了,估计会觉着这是专门给他送钱来的。
冯时夏这个初来连做衣服的基本功都没有的,哪知道这时代的人自给自足到不到必要的时候,万不会花钱买别人做的东西的。
只要不是真有技术困难,能做的都自己动手。
而在冯时夏的眼里,只要别人做得好,一切都可以选择适当花钱让更专业或更空闲的人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