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与沈妤一路奔逃,在躲开杨国忠的追杀后,便遇上了范阳、平卢节度使封常清。
只是当前,洛阳的形势的确不容乐观。别说是封常清了,就连李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兵士虽有六万余众,却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抵抗力远远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适才经过几番血拼,便已是元气大伤。为了保护太子李亨,也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封常清决定退出洛阳城,并委派几名亲信护送太子回长安。
这回想洛阳一战,全程是个屡战屡败的过程。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惨!非常之惨,却是又无可奈何!
封常清长叹一声,这洛阳四战之地,根本无险可依,本身就不具可依靠的地理优势,故无法作为有效进攻的跳板。
先是从武牢败退下来,再到葵园,然后从城东的上东门进城,又由都亭驿退守宣仁门,最后,“乃自苑西坏墙西走“。
而李亨一路昼夜兼程,片刻不息,日行三四百里,所过郡县概不停留,一口气回到了长安。
他前脚刚进东宫,后面便传来了洛阳沦陷的消息。李亨只觉心头一阵撕裂,那原已愈合的伤口,在一瞬间全被撑开。
东都洛阳的失守,给大唐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使得整个关东地区都陷入混乱之中。
同时,有大量的官吏直接向安禄山投降,叛军也逐渐在河南等地稳住了阵脚,这让大唐平叛的难度系数有所加大。
面对此情此景,唐皇倒是颇为震惊。他一直都不认为,安禄山具备造反的资本。
这从关东到关中,是一块极为广阔的领土,却在二十多日内全部沦陷。这种惊人的速度,完全称得上“闪电战”一说。
为今之计,只能启动大唐中央军备案预警,进入一级警戒状态:假若潼关一旦失守,长安便将门户大开。
想来大唐承平已久,百姓累世不识兵革,听闻安禄山范阳兵起,远近皆为震骇。
这河北一经席卷,所过州县,皆已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而逃,或被擒以杀之,无人敢拒之。
由此看来,安禄山着实经过精心的准备与运作,还有他这运气也是可遇而不可求,此次造反开局完全称得上近乎完美。
朝堂之上,唐皇就洛阳沦陷之事,要求众位官员商以对策。结果,百官一致认为军中之事,必以实论之。
很显然,有人怀疑军情不实。于是,杨国忠便提出了委派监军的说辞。李亨当即表示反对,且以性命为封常清作担保。
“担保?堂堂储君尚待性命如此儿戏,倘若把这江山交付到你的手上,教朕如何放得下心!”
唐皇闻言便是瞳孔一睁,定定地审视着李亨,眼中满是痛心疾首与恨铁不成钢,但更隐匿着一丝不解与猜忌。
此刻,他在意的倒不是李亨的说辞,而是宰相杨国忠的态度。这洛阳沦陷的罪责,总得需要有人来承担。
杨国忠似乎察觉到了唐皇的忧虑,便不由得笑出声来,“这洛阳一战,太子身先士卒,深得军心,可谓是虽败犹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