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弭国内的反对声浪,唐蕃两国一场盛大的会盟仪式,便逐渐清晰起来。
783年(建中四年),双方商定在清水(甘肃清水县)举行会盟大典,吐蕃方面大相尚结赞出席,唐朝方面则以陇右节度使张镒为代表。双方官员歃血为盟后,当场宣读用各自的文字书写的盟文。
《旧唐书·吐蕃传》中记载了汉文盟约的内容,关于边境划分部分为:
“唐地泾州(甘肃泾川)西至弹筝峡(甘肃平凉)西口,陇州(陕西陇县)西至清水县,凤州(陕西凤县)西至同谷县(甘肃成县),暨剑南西山、大渡河东,为汉界。
蕃国守镇在兰、渭(甘肃陇西)、原(宁夏固原)、会(甘肃靖远),西至临洮,东至成州(甘肃成县),抵剑南西界磨些诸蛮(云南西北境今丽江地区),大渡水西南为蕃界。其兵马镇守之处,州县见有居人,彼此两边见属汉诸蛮,以今所分见住处,依前为定。
其黄河以北,从故新泉军,直北至大碛,直南至贺兰山骆驼岭为界,中间悉为闲田,二国所弃戍地毋增兵,毋创城堡,毋耕边田。”
从盟约上看,两国边境简单说,就是黄河以南从六盘山(陇山),沿岷江、大渡河,南抵丽江地区,以东属于唐朝,以西属于吐蕃。
这就意味着,唐朝正式放弃了河西、陇右地区,承认其成为吐蕃的“合法”领土。
吐蕃通过会盟获得河西、右地区的“合法”统治权,便于在该地区逐渐推行“节度使”制度,逐渐消除了唐廷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吐蕃化”进程。
本来清水会盟大典后,还要在长安城再盟誓一次。
但就在长安盟誓正要举行之时,吐蕃突然传来王书,赤松德赞认为会盟盟书,未能明确厘定边界,叫停了会盟。
唐朝不得不再派崔汉衡入蕃交涉,直到六月,吐蕃使节论颊没藏从青海至唐,言疆场已定,看来似乎仍保持了清水会盟的决定。
7月,礼部尚书李揆前往吐蕃会盟,宰相李忠臣与蕃相区颊赞盟于长安之西,会盟正式结束。
这次隆重的会盟,实际上进行了三次,唐蕃境内各一次,边界地带一次。
从这次一波三折的会盟过程来看,吐蕃国内对于会盟议和应该是反对声不断,但显然赤松德赞控制住了局面,保证了次会盟的顺利达成。
对于清水会盟的评价:
1、唐蕃清水会盟从商议到完成,历时四年。
相比于代宗时期5年会盟3次,两国对清水会盟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同以往。
2、清水会盟厘定的边界,基本保持到了吐蕃王朝崩溃。
直到吐蕃内乱,张议潮在沙州归义,尽取河西11州后,唐朝才算陆续收复了失地。
3、清水会盟基于两国军事相持不下,会盟前后约七八年间几无大战。
但军事形势是适时变化的,随着唐朝爆发“泾师之变”、“四王二帝之乱”,清水会盟时支持合盟的大相尚结赞,为除掉唐朝名将李晟、马燧、浑瑊,在平凉劫盟杀使。
唐蕃关系旋即跌入谷底,直至821年长庆会盟,期间三十余年,再未有合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