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姜英秀落榜了?
一道一道菜摆上桌,六丫和八丫的脸都笑开了花。
姜英秀知道孩子们都爱吃肉,只点了三个素菜,不过虽然说是素菜,倒也不完全素。
其中一个是菠菜炒鸡蛋,一个是家常豆腐,还有一个是一大盘地方特色的拌凉菜,主料是黄瓜、干豆腐和粉皮,不过这个算是豪华版的,还加了些炸过的瘦瘦的肉丝。
肉菜么,就更丰富了。
一个红烧狮子头、一个黄焖牛肉、一个冰糖扒肘子、一个爆炒兔丁、一个黄焖栗子鸡、一个清蒸鱼。
点这些菜,一来是因为这些菜才能体现出大师傅的水平,二来也是因为,那些东北特色的家常做法的菜,比如排骨炖豆角啦、小鸡炖蘑菇啦、猪肉炖粉条啦、鲶鱼炖茄子啦、大白菜炖鱼啦,姜英秀在家都做过。
而且还是隔三差五就做一回。所以对妹妹们来说,这些本地风格的菜就没必要点了,因为不算新鲜啊。
对了,还有一个冷切拼盘,不过这个拼盘倒不是姜英秀点的,孟小满说是大师傅送的。
里面有烧鸡、酱鸭、肘花、猪蹄,切成薄薄的长方形的片,一片一片堆叠在一起,拼成一个特别精致好看的椭圆形。
两个小丫头笑得眼睛都找不着了。
六丫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八丫的眼睛成了两弯小月牙儿。
两个妹子拿着筷子就开始埋头狂吃,把刚喝了一点的茶水也忘到了一边。之前还亲亲热热地跟着张彩霞说话唠嗑呢,这会儿也都顾不上了。
不过好在姜英秀平时也比较注意提醒,两个妹子在家也经常吃到好吃的,所以虽然她们吃得相当投入、相当往我,却并不下作。
虽然还称不上优雅吧,但是那些动作也都还挺好看的。而且还让人觉得很有活力,食欲也很有几分振奋。
姜英秀笑眯眯地看着她们吃,自己偶尔也动一动筷子,不过多数时候都是在喝茶。
她觉得店里的茶叶很好喝。
这个大概是苏经理找的特殊路子吧。茶叶的品质很不错,还放在包间里免费供应,这个做法在后世很常见,不过这个年代,想来应该是一种创新。
不过,姜英秀一共也没去过几家饭店(这年头饭店本来就不多),无从比较。
偶尔跟张彩霞说几句话,大部分时间看着妹子们敞开肚皮开开心心的吃东西,姜英秀这顿饭吃得超级满足。
从饭店出来,带上之前定好的两锅包子,姐妹三个溜溜达达地回了杨树沟子村。
路上的风有点儿冷,但是大家刚吃了一顿热乎饭,吃得饱饱的,走得也不慢,没多大会儿功夫,头上身上就热乎起来了。
等到三姐妹身上都出了一层薄薄的汗——其实姜英秀没出汗,不过为了配合两个妹子,她也说自己出汗了——就到了家门口了。
沈春柳一直在大门口等着,站得都快成了望夫石——不对,应该是望女石。
看到闺女们回来了,沈春柳的脸上绽放出来一个热泪盈眶的笑容。
那眼泪顺着脸颊不断地淌下来,嘴角却仿佛合不拢嘴一样在笑,特别开心的那种。
姜英秀简直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沈春柳的表情。
那样子,像极了与亲人久别重逢,或者,遇到了心仪已久的珍宝。
姜英秀略作思量,大概猜到了沈春柳的想法。
她是见几个闺女没有跟着牛车一起回来,以为她们考得不好,怕孩子们想不开。
这会儿见几个人精精神神的模样,还都笑么滋滋儿的,很显然不存在考得不好这回事啊。
或者说,即便考得不好,对她们来说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看着几个孩子精神状态都这么好,沈春柳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就落了地,紧绷的心情一放松下来,各种情绪就都涌了上来,又哭又笑地,对着几个孩子,就克制不住了。
姜英秀和两个妹妹连忙扶着沈春柳进了屋,又是劝说又是安慰,折腾了好一会儿,沈春柳才算缓过劲儿来。
姜英秀心里不由得更加坚定了要好好给沈春柳安排一下归宿的念头。
呃,给她找个伴儿不是很现实。
孩子们走了她一定会寂寞的。
或者,让她搬到娘家去住?不过九丫和七宝还小呢,这个恐怕不可行。再说了,沈春柳肯定舍不得不下地挣工分儿。而且,改开初期包产到户,她肯定就更舍不得地里的活计了。
唔,之前差点把这个茬忘了。
改开初期包产到户,沈春柳分到了地,肯定要专心伺候庄稼的。
估计那时候,她得忙得脚打后脑勺吧,估计也不会有那么多伤春悲秋的心思了,更不会一天到晚的牵挂三个年长的孩子了……吧?
姜英秀开心起来。看着两个妹子劝好了沈春柳,才把包子拿出来,乐呵呵地说道:
“娘,我们在外面吃了一顿好的,就给你带了点包子,你可别生气啊!”
沈春柳嗔怪地白了姜英秀一眼:
“你这孩子说的啥话啊,娘什么时候因为吃的生过你们的气!”
把包子接过来一看,竟然都是白面的,又忍不住念叨了一句:
“秀秀啊,娘知道你会挣钱,可是这平日里花钱也太大手大脚了。这包子都是白面的,多贵呢,还不如买点黑面,娘在家自己包呢。”
沈春柳他们这一代人的消费观念基本上就是这样子的。只要有能省钱的办法,不管是需要多干多少活儿,需要多花多少时间,都在所不惜。
姜英秀对此只能表示佩服,但是她扪心自问,自己是绝对做不到的。
接下来沈春柳家的日子依然平静,不过杨树沟子村却只是表面平静,而且这份平静,几乎掩盖不住下面那种即将沸腾的氛围了。
嗯,可以说,杨树沟子村就像是一口大锅,锅里是即将沸腾的开水,现在盖着锅盖,看不到里面的气泡而已;
也可以说,杨树沟子村就是一个堆得高高的柴火堆,而且每根柴火都晒得很干燥,也许只需要一个火星,它就会毕毕剥剥、熊熊燃烧起来。
很快,这个沸点,或者说火星,就轻而易举地到来了。
骑着二八自行车,背着邮件袋,穿着绿制服的邮递员,带来了杨树沟子村,第一封录取通知书。
不过,出乎姜英秀意料的是,这封录取通知书既不属于她,也不属于六丫或者八丫,甚至跟三个小伙伴也没啥关系。
这封录取通知书,属于村里的一个女知青。
这个女知青叫杨永红,在此之前,一直是个沉默寡言、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