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微飏却让虞小四“悄悄”地往宫里送了个信儿去,凑着左相和恒国公都在场的时候,递到了端王面前:
“新帝登基和远征西夏才是大事。旁的都是细枝末节,王兄不要被人带歪了路数。先帝在天上瞧见了,必要跳着脚骂的。”
端王掩面,笑声虽苦,心情却极为愉悦,只是连连摇头叹息而已。
“您这个义妹啊!咳!”左相很是不爽地揪着自己雪白的胡子,扭脸歪头看着窗外瞪眼睛。
恒国公含笑接话:“小孩子家家的,眼明心亮却口无遮拦。好在还是一心为国,殿下就宽宥她罢了。”
端王终于控制好了情绪,放下袖子,满面无奈:“她可不是小孩子。若论辈分,宗室里,除了我娘和我,可就是她了。她这一言一行,底下那十个真正的孩子,可都看在眼里呢。”
左相拊掌:“就是这个话了!女孩儿家,头发长见识短,又是在室女。当初先帝惯着,您要是再接着惯下去,她自己再保养好些,龙椅上的下一位,可怎么办?!一声姑姑叫着呢!”
“殿下千秋万岁!老相爷这话说得,也不忌讳!”恒国公忙拦他的话头。
左相转头瞪他:“怎么着?!我还不能说句实话了?殿下在恒国公心里,就这么量窄?!我可比先帝还大一岁呢!我有什么可忌讳的?!要不咱们先帝灵前去说?倒让先帝听听我哪句话说错了!”
“罢了罢了!您要真去先帝灵前这样说长安,保不齐他老人家还真熄了烛火给您脸色看呢!”端王好言好语和稀泥,想一想,道:“然则长安今次传进来的话,孤倒是觉得在理。西征才是大事。
“先帝在世,已经把诸般事宜都安插妥当。如今又已经定了先锋主帅以及四境保卫之人选,所差的不过就是钱粮和出征的吉日。不知户部准备得如何了?”
“我才来时去了一趟户部,那一位的本事也的确差了一线,正吃力,跟我叫穷。说是,前儿才盘清了所有的库,先帝、西征、您,还有桓王,总归是必有两宗事上要从简的。”
左相看着端王,欲言又止。
端王心知肚明他的意思,笑了出来,打趣道:“怎么着?您这会儿又忌讳开了?孤真不是那量窄的人,您老人家直管直说!”
“正是呢。老相爷还请明言,咱们也好跟殿下讨个明白章程。”恒国公捻须微笑,一口大锅妥妥地推给了左相。
左相倒是混不在意,叹了口气,抬头道:“先帝当初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登基时已称得上是简陋。这些年休养生息、国库充盈,照说,殿下承继大宝,不该再受这样委屈。
“然而西征之事,不仅是先帝遗愿,还是殿下今生第一件武功。这件事上,委实是半点都错忽不得。没法子,只好请您看在自家天下的份儿上,有苦也自己吞了吧。”
竟丝毫没有提及桓王。
自然的,在桓王和先端方帝之间,难道还能舍端方帝而取桓王不成!?
那倒不必旁人费心杀他,史笔如刀、众口如剑,桓王也定是个挫骨扬灰的下场。
端王呵呵大笑:“老相爷说得尽情、透彻!这天下如今姓郁,该怎么着才能让姓郁的江山稳固、千年万年,才是要紧事。旁的,就如长安所说,都是细枝末节。”
转头命站在旁边的冯荆:“你记着,回头跟宫里宫外都叮嘱到了:我可不是空口说漂亮话而已。如今不论国库还是内库,都以西征和先帝殡仪为重。其他的,照着家法,该怎么俭省,就怎么俭省。”
“该有的还是必须得有。也不能让殿下和淑妃娘娘、端王妃,嗯,还有桓王和北狄那个公主,太过受苦。”恒国公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