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在位的这二十年,国力不进反退,他纵容江湖武林四处敛财,官吏贪污之事屡见不鲜,国库收不上钱来,自然吃紧,宫里的地砖坏了都没钱好好补,更别说加强边防了。
他一继位,柔然十六部的隐患就爆发,这么大个烂摊子,要如何收场?
退了朝,依旧没列出个章程来,颜烛坐在御书房,望着堆积如山的奏章,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
茯苓趴在他身上,给他捏了捏肩膀,凑近道:“我去吧。”
颜烛一怔:“什么?”
茯苓走到颜烛面前,认真道:“我去替你平定西北。”
颜烛不假思索道:“不行。”
“为什么不行?”茯苓道,“我熟悉西北,会说胡语,还去过柔然十六部,没有人比我合适了。”
“可你没有带兵打过仗,”颜烛摇了摇头,道:“战场上瞬息万变,不是单打独斗,我不放心。”
“可是等胡人打过来就晚了!”茯苓急道,“二皇子还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你得在京中坐镇,抽不开身,朝上那些文官个个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动嘴,我不去还有谁能去?”
茯苓缓下语气,道:“颜烛,我说过,我会竭尽所能的帮你,你不信我吗?”
颜烛微微叹气,道:“我不是不信你,我是担心你。”
茯苓笑道:“不必担心,我一定得胜归来!”
颜烛微微一笑,亲了亲茯苓的额头,眼里带着不舍:“我希望你能平安归来,不要和人硬抗,若实在是不敌就回来,就算蛮人打到京城来……”
“他们不会打到京城来的,”茯苓坚定道,“你护着天下,我护着你。”
颜烛深吸一口气,把茯苓拉进怀里,语气发抖:“……好。”
朝堂之上,颜烛坐在龙椅上,朗声道:“朕已经有了决断,任命叶悠为镇西大元帅,即日带五万兵马赴西北抗敌!”
茯苓走到大殿中间,与龙椅上的人对视一眼,接着便恭敬地半跪:“臣遵旨。”
满朝文武没有人听闻过“叶悠”的名号,只见大殿中央的人一身黑衣,身背黑鞘大刀,容貌昳丽,却还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
随即有人提出异议:“陛下,此人年纪尚轻,此等大任恐怕……”
颜烛还未开口,只听茯苓道:“大殿中一共有十二位武官,我说得对吗?”
兵部尚书道:“此事一查就知,并不稀奇。”
“但习武之人却有十五位,是否习武,从身姿举动就能看出来,”茯苓一笑,“想必诸位应当也能看出我习武多年,不如请大殿中所有习武之人一同与我切磋,看看我究竟有没有资格做元帅。”
兵部尚书道:“一以敌十五,你未免太过自大。”
茯苓笑了笑,看向颜烛:“陛下认为呢?”
颜烛微微一笑:“甚好。”
朝廷里不罚大将,也有武将世家,但朝廷毕竟还算太平,如今二十年未曾打仗,难免安逸些,哪里像江湖处处危机四伏?
茯苓已经将《十二重金刀斩》练得炉火纯青,整个江湖能与之匹敌者寥寥无几,边关穿梭于战场之中的大将尚能有一战之力,可京城的守城武官就不够看了。
龙牙刀一出,便透着傲然出世的煞气,其他刀剑与之相比,都如小鱼小虾一般,毫无可比性。
十五人分作好几轮,数次围战皆无果,那柄漆黑的龙牙刀来去自如,却也到点为止,战得十五人心服口服。
颜烛眼中带着笑意,他点点头,问道:“叶悠不仅武功高强,他还精通胡语,熟悉西北地势和柔然十六部的状况,是珍惜大元帅的不二之选,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众人再无半句话可说,纷纷跪下来,齐声道:“陛下圣明。”
颜烛身边的李忠走上钱,将虎符交给茯苓。
茯苓双手郑重接过,单膝跪地:“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第二日,茯苓身披银甲,坐在那匹他从西北一路带回来的黑马上,银甲闪闪发亮,少年的眼中无比坚毅。
身后的大军已经清点完毕,整装待发。
茯苓回头,颜烛站在城楼上看他。
大军在后,漫漫沙场在前,第一次披上戎装的少年元帅回过头,那双澄澈的柳叶眼弯起来,他挥挥手,向城楼上的心上人粲然一笑。
前路漫漫,山河万里,你护着天下,我护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