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嬷嬷以前曾经是太皇太后身边的,跟着太后有日子了,这日里回宫去替顾雁歌领公主的份例,顺道就上太皇太后那儿拜了拜。
太皇太后按惯例的要问问:“阿嫦,雁儿这些日子过得怎么样?”
其实,顾雁歌和萧永夜那点子事,也没瞒过太皇太后去,在宫里待了一辈子,还真没什么消息能从她耳朵边儿上悄无声息地过去。
知道太皇太后会有这么一问,杨嬷嬷才会来的,这二位旧日里的主仆,就是来演戏来了:“回太皇太后,一切都好,只是恒王爷最近许是忙,常在书房里安置。大公主虽然嘴上不说,心里难受着呢。”
这些事,宫里头几位谁不知道呀,就等着来挑明的。太皇太后闻言拐杖用力地顿,青石板上响着回音儿,外头的宫女、嬷嬷跪满一地,只听得太皇太后说:“好大的胆子,萧永夜怎么敢冷落了雁儿,他……该不会是在外头拈三惹四了吧?”
杨嬷嬷咽了口唾沫,心说太皇太后喂,您可真敢想:“回太皇太后,王爷倒是一直在府里,晚上、白天的也不多出门,只是……前些日子闹了些小口角,这不就各自晾上了。大公主和王爷,一个是骄傲惯了,一个是犟惯了,谁也不先低头,这不就冷下来了。”
“那怎么能行,哀家可不能让他们这样下去了,阿嫦啊,你说该拿这俩不懂事的孩子怎么办?”
这话也说得明白,就是在问顾雁歌想怎么把事儿圆回来。杨嬷嬷当然听得清楚意思,连忙回道:“太皇太后,大公主和王爷也是各自拉不下这脸面来,谁也不肯先迈这步,不如咱们替他们迈这步。”
于是一张华丽丽的撮合顾雁歌和萧永夜同房的懿旨,就这么诞生了。当然,懿旨上的字都干干净净,没半点儿不雅的,都是些华丽的字句堆砌出来的,但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合房同处,琴瑟和鸣”。
奉旨同房……多销魂啊!
这旨意可让朝臣们笑了半天,于是觉得宫里那几位是在拿着恒王府玩,可不是玩嘛。先是“重重地处罚”了萧永夜,再是奉旨“合房”,景朝百余年了,还真没有过这样的旨意。眼看着就要放年假了,正是清闲的时候,朝臣们也就当逗一乐子,时不时地派出自家的人去打听打听,恒王府又出什么新鲜事儿了。
顾雁歌可浑然不知,自己的戏被人看了去,她眼下正眉开眼笑的旁观着谷雨青和二姑娘的戏文呢。二姑娘这段日子,不是在学行坐时顶撞得谷雨青病了三天,就是不肯好好的侍候饮食、起居,处处都要和谷雨青对着来,可明里又挑不出什么错来,谷雨青似乎是很“憋屈”。
可事实上,二姑娘正一点点把自己坑得更深。
话说前些日子,二姑娘在谷府嫌这不好、那不好,写了信儿给诚郡王,说是要他亲自置办些过冬用的物什来,谷府里的东西她不惯。
诚郡王心里琢磨了会儿,到底送是不送呢,这是个难题。诚郡王本来就是个爱憋坏的,心思一动,砸了大把的银子在京城各最好的老铺子里,制办了衣裳、鞋帽、被褥、暖炉,并着一些配衣裳头面首饰等等一块儿送过去。
好几大箱子运到了谷家府上,谷老翰林和谷老夫人气得闷在胸口,看着那些东西,恨不得有一件是一件全扔河里去。
谷老夫人劝着谷老翰林道:“老爷,你可别气了,你得信雨青,别为这事儿气着了自个儿的身子。”
谷老翰林翻了个白眼转身而去,他是懒得管了,谷老夫人见状,连忙招来人把这些东西都送到到了谷雨青的院子里,二姑娘眼下跟谷雨青住一个院儿。任由谷雨青去操心去,这事谷家还真不好过问,其实连谷雨青立场都很尴尬。
再怎么说,谷雨青还没过门,而二姑娘在诚郡王身边待了有一段日子了,谷雨青沉着脸看着那满院的箱子,再看了眼二姑娘紧闭的门扉。闷闷地走回屋里,皱眉问着身边的嬷嬷:“她今天怎么不出来了,这时候不正好炫耀吗?”
嬷嬷上前一步说:“主子,她这是在借这些东西告诉您,诚郡王对她有多看重,您给她立规矩,她给您立着威呢。”
“立威?她倒真能挑事儿,这诚郡王也不知道怎么样的,这不是扇我的脸吗?”二姑娘在眼跟前,谷雨青能摸清她的心思,可诚郡王跟着折腾,她心里就有点儿摸不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