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郑霸(2 / 2)

那女子 九折肱 1361 字 2022-04-21

先看太史公与荀子的议论。太史公的五霸是比较主流的看法,现在来看仍然被放置于教科书内,但是荀子的观点明显与太史公有别,分歧主要在宋襄秦穆与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史记——齐桓、晋文、楚庄、宋襄、秦穆;荀子——齐桓、晋文、楚庄、吴、越

《荀子·王霸》记载: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之,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故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强殆中国,无他故焉,略信也,是所謂信立而霸也。荀子的看法,宋襄公列入五霸最为不宜。

荀子认为霸主的首要条件是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就是说军事要强大,强大到别人都怕你,老百姓说话“拳头大的是哥哥”。其次,要讲“信”,既能打得了天下,又对天下人讲信用,这才是成为霸主的最根本。事实上你再看,军事强大这个来不得虚假,而“信”这个东西就很难说了,真要做起来往往水分很大。简而言之,荀子认为要称霸天下,最不可缺少的便是拳头大而硬。

以此来看,荀子认定的五霸就不难理解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这几位无一不是依仗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奉行扩张政策,战胜强国号召主盟,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什么不特别指出荀子的“信”同样重要呢?试想,在强大的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虚的,都是可以玩弄于股掌的,都是可以粉饰的。“信”这个东西,也是如此。不认定宋襄很好理解,宋襄就是那个被***斥之“蠢猪式的仁义”的那位,将战争当作仁义的儿戏,苏东坡都骂宋襄丢了“仁义”的脸。秦穆僻处西戎,终其一生始终因为强大的晋国横亘没有东进一步,严格意义上说,秦穆不曾染指过中原,算不得霸主。这是荀子的意见。

那么太史公选择了秦穆与宋襄,后世支持的有很多,表面的原因似乎是说吴越称霸已是春秋末期,各诸侯国对争霸这套玩意儿不感兴趣了,也不陪着吴越玩了,你要组织会盟就去露个脸,不少钱不少地的,给你个面子算了。这点尤其是在弭兵之后,而吴越这种新兴的诸侯国对会盟称霸情有独钟,觉得很开心,反而格外的热衷。仔细分析看,似乎也不是主要的原因,宋襄一辈子不管真假,总是打着仁义的旗号,秦穆虽然处于西戎,据说也是一位讲仁义的主儿。从这个角度看,两位在五霸中有他的道理,秦穆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宋襄完全是硬塞进去的一个霸主,名不符实。最应该拿下的便是宋襄公。

于是就有了另一种观点,宋襄公拿下,谁可以取代呢?近代学者朱起凤在《辞通》中提出的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郑庄公五位诸侯王。宋襄公的称霸饱受争议,而且很搞笑。而郑庄公相比于宋襄公,政治能力、军事能力、外交能力都超越宋襄很多,甚至从国君的角度看,郑庄公甚至可以在齐桓晋文楚庄之上,不过因为郑庄公身上的传奇色彩淡泊一点而已,论个人能力,谁更强呢?当然是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