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见他如此,不禁笑道:“柳大人当年可是边陲之小县之县令,而今却是入朝堂翰林,位职翰林学士承旨。这差别之大,如天上地下。老夫本以为柳大人对此必是感伤不已,没想今日一见,柳大人如饮美酒,回味之极。”
柳开摆了摆手,笑道:“吕大人身在朝堂,自是难以看及这边陲之地。老夫在南部小县之时,每日的念及百姓,心在农时琐事之间,虽是忙碌不已,却也深感所为有回报。念及老夫年轻之时,身在朝堂,遇策侃侃而谈,遇事遥遥口舌,却不知这百姓苦处。待到尝到红薯之味,才知这天下之事,便如这红薯,其实平凡之极,只要使得这平凡的百姓甘醇,便得之天下治世。”
马大人点了点头,笑道:“柳大人此言,倒是令我辈出入朝堂之人深省,这要做红薯般的心思,却要花费不少的心思。”
柳大人看了看陈尧咨,见他闻得这些话,微微不语,心中疑惑,知晓他有些见地,旋即笑道:“嘉谟,你运得着些红薯到汴京,可是对这红薯有何所悟。”
陈尧咨拱了拱手,笑道:“恩师说起这红薯,感触颇为深刻,学生已是如此。这红薯虽是平凡之极,却是极具不凡之功效。有此可见,这平凡之人,也是不凡之效用。恩师昔日处在边陲小县,平凡之极,才得知晓这平凡之处,方知这不凡之处。”
柳开闻此,微微一笑不在言语,吕端捋了捋胡须,笑道:“好个平凡之极方知不凡之处,这几年未见,陈三公子却是仍旧才华横溢,见地独到。不知三公子的文采是否依旧啊。”看着陈尧咨,吕端呵呵笑道。众人闻此,也是不禁好奇起来,皆看向他来。
柳开点了点头,说:“嘉谟,几年未见,为师亦是不知你所学如何,今日可为此添一佳言助兴,如何?”
陈尧咨本是无意做写,见柳开出言,知道是考校,必要回题,便回道:“恩师之命,学生不敢有违。但请诸位大人出题便可。”
吕端闻此,不觉笑了起来,看向柳开,呵呵笑道:“柳大人就是陈三公子恩师,便由柳大人出题吧。”带起酒盏,轻抿小酌。
柳开也不再推辞,看着陈尧咨道:“今日得红薯之味,便以红薯为题吧。”
陈尧咨点了点头,心中沉思小片刻,又想及与人谈及这红薯不凡之处,细下草稿,随即笑道:“就是如此,学生便以这红薯为题,做赋如何?”
吕端见他要做赋,不禁笑道:“柳大人倡导古文之风,为何陈三公子却要选这骈俪讲究的赋为题,而抛却诗词,这不是简单之极。”
陈尧咨笑道:“大人不知,这古文之风,并非反对这赋的盛行,而是讲究文风,便如这《苕赋》,便是如此,大人不妨听在下到来。”
众人一听,不觉惊奇,这辞藻讲究,文风骈俪的赋还有古风,不禁奇异,陈尧叟笑道::既是如此,三弟便可细细到,诸位大人也好品评一番。”众人闻此也是点头不已。
陈尧咨微微一笑,看了看这小宴之桌上平白之极的红薯,心下沉思,慢慢说道:“
绿满巴蜀,色兼赤黄。苕之为物,其貌不扬。无倾国之姣容,欠俊秀之昂藏。
辞膏腴之沃土,耐瘦瘠之薄壤。寸土即生,地润可长。但有阳光朗照,勿期玉液琼浆;但得遵时而作,何求娇生惯养。春风入土,听鹃猛长,怡然身断寸寸,寸寸生命更旺。翠藤行地,碧玉流光。不思攀附大树,狂飙于我何伤。招摇于空易折,缠绵于地韧刚。寒霜凛凛而降,硕果累累生香。
苕之为物,随和安详。懒博贵人青睐,诚同平民来往。耻羡金屋,乐居陋房。石窟土窖,无怨无悔,牛棚角隅,何损何伤。不图置身豪筵,攀龙附凤;矢志饱和万众,充腹填肠。再生饿殍,福祉城乡。主角或为配角,凭君调度;整食或碎切宰,我自甜香。细碾成粉,尤增风韵;抽丝万缕,渡海飘洋,醉东瀛之佳丽,登西域之庙堂。为傲刚之克星,葆养生之寿康。原本高洁之质,百变不失芬芳。
苕国苕乡,春意盎盎,清物育俊彦,代代灿星光。”
柳开听他一边到老,一边的细品,听得如此之言,不觉拍案叫绝,言笑道:“好句,此赋乃是深知这红薯之精骨,不愧古文之风。嘉谟这几年求学,果真精进不少。”
吕端听他这苕赋,细细品味,不觉爱不释手,捋了捋胡须,朗声道:“懒博贵人青睐,诚同平民来往。矢志饱和万众,充腹填肠。这两句深得这红薯之品性,真是刻画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