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棣笑着说:“老祖母,我也想您,我这次去江南,专门给您买了好些的布料,到时候让李嬷嬷把锦衣阁的人请到家里来给您量身。”
老夫人听了,笑着拒绝,“我这都这个岁数了,做那么多好衣裳做什么,你留着,以后给你媳妇做衣裳。”
许棣小声道:“老祖母,我前些日子跟卫家大姑奶奶分了盈利。”
说着,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比划了一下,老夫人惊讶道:“这么多吗?”
“我拿的只是小头,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种辣椒了,等他们把我那个底料的配方研究出来, 以后火锅店开的多了,就赚不了这么多了。”许棣倒没有担心,这是他意料之中的。
老夫人点了点头,“你上次让人给送回来的粉条粉皮倒是挺好吃的,滑溜溜的。”
“这些还比较耐放,咱们那几个庄子已经种上地瓜了,等秋天收了地瓜,我就安排人来做粉条,到年底伯娘婶娘她们也能分钱了。”
老夫人拉着许棣的手,爱怜的说:“你这么小的年纪,就得帮着操心家里的这些事情,我瞅着怪心疼的。”
孩子如果不懂事,成日里不做正事,做家长的心里难过,可是这孩子太懂事了,成日里做这个做那个的不停下,做家长真的又高兴又心疼。
从老夫人的院子里出来之后,许棣就去了侯爷的书房,把这些日子的经历跟永宁侯爷说了一番,永宁侯爷捋着自己颌下的胡须,很是欣慰,能够到处走走看看,见识一下各地的风土人情,对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
永宁侯道:“你现在正是最好的年岁,没有什么拖累,能到处走走看看,不过还是要注意安全,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要嫌麻烦,该带的人手一定要带足。”
许棣答应之后,又把郑伯源的事情说了。
“他们平西侯府呀,唉!”永宁侯对平西侯府的事也是一清二楚,当年一同被封侯的那些人,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有好些人家没落之后不知所踪。
许棣道:“伯源说把事情处理好后,就要带着妹妹跟我一起去河西,以后投军在卫世子的麾下。我觉得他是个有志气的人,说不得以后他们家还真的能靠他东山再起。”
“但愿如此。只不过棣儿,你们在河西,一定要多留意京都这边过去的人。”
许棣听了,一颗心突然提了起来,“这是又有人有什么动作了吗?”
侯爷叹了口气说:“上次他们在河西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还受了那么大的打击,怎么可能就此就此罢手。”
许棣听祖父这么说,对他所指的“他们”当即便有了数:“河西那边靠近雁门关,所处的位置特殊,有个生个面孔去了多少能引起些注意。”
“怕是他们也想到了这些,找的人不会全是生面孔,该注意的还是得注意才是。好了,咱们先不说这个,你上次让人送回来的粉条,炖菜吃确实是挺好吃,今年冬天就能上市,这次多亏了你,咱们一家人就得齐心。”
许棣认真的听着,也认真地记着。
这次在永宁侯府待了两天,许棣就带着人去郊外的几处庄子上,老夫人种胭脂米的庄子已经收了胭脂米,庄子的管事见到许棣,开心的不得了,说今年挣得比去年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