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为了扩大自己与穿越众的影响不仅报道了钢铁基地,电报、玻璃制品、飞机等一样报道的,其中也有招人的广告,也有介绍在先秦人企业收入如何高,住处如何宽敞与伙食如何好的软性广告。
那也是迫不得已的,实在是这时代的人离家太远去打工的人极少。而且是不论古代与后代北方的人出门打拼的比例远低于南方,特别是浙闽粤沿海地区出门打工打到了国外者不少,北方出海的可是生死之间无可奈何才可能选择。
而罗家岙处于北方要吸引北方人不容易,要吸引南方人一样不容易。这个不容易是路太远路费不少带来的风险不小外,还有商报的影响力或普及速度与面都是不足以让普通读书人都可能读到。
为此商报一直在为扩大影响着力,为了扩大影响肯定要对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事多作报道。比如对后金的那一战商报就连续报道好长一段时间,几乎是将每一支参战军队都写了专题文章。
因此新军的几个旅长、卢象升、曹文诏、麻贵等人算是迅速全大明闻了名。同时考成法的改革也是为全大明中下层民众所知道,而且民众与官员们不大欢迎的态度不一样,他们是非常期待这个改革的。
只是改革初步的考成法虽然事关老百姓对官员庸、懒、怠、贪,即门难进事难办状态有改变的期待,却是没什么可以报道的,因为虽不保密但岗位责任制制定不容易,看起来也不吸引人。
为此商报在报道战俘方面比较用心,一开始是写俘虏营的情形,俘虏的数量,对他们的审汛,对俘虏伤员的救治等等都有报道,并解释了其中原因。如为何要给俘虏伤员治疗乃是这些人并不一定罪大恶极十恶不赦,还有军队军医也要有实习机会。
这个解释不是从仁角度出发,而是从法律角度加利害关系出发,这让一些老顽固与读书读傻的人觉得不爽外,绝大部分民众倒是理解的。
这个理解包括让俘虏劳动改造,那是因为不可能大规模杀俘,但绝大多数普通人对连之前残酷杀害自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金军俘虏轻轻放过再有腐儒的仁爱说,也无法作主如何处理俘虏,心理肯定是不满的。
所以穿越众提出的甄别俘虏,罪大恶极者仍然不能逃脱处决命运,其余根据罪恶大小分别处于劳动改造的办法在商报一登,获得了几乎是所有大明人的赞同。
连一些思想僵化的读书人大部分也觉得这办法好,有惩处首恶又处理了胁从,比单纯一放了之或无差别一同处理好。即便是这次入侵的直接受害者,辽东家破人亡沦落为流民难民的人虽恨不得食肉寝皮,知道不现实退求其次觉得终究出了口气。
如此一来在清明处决三百多俘虏中罪恶昭著或手段残忍者后,民众对俘虏如何劳动改造有较大的兴趣。那是因为之前将罪犯用于劳役也是有的,并非是穿越众独创,但这在大明已经成为少见的了外,主要是用地方上囚犯从事一些水利道路维修工程上。
战俘在大明已经是成为了历史回忆一样的东西,就算是大明初期战俘不废杀就是充入明军之中,不充入军中也是安置在地方上为居民,劳动改造却是第一次。
管理上方法上都是新鲜的,民众也十二分关心,甚至是有人担心劳动改造只是摆个样子。为此商报也积极报道了俘虏的后续处理,等从报纸上知道如终身劳役者都是带了脚镣在挖矿,十五年劳动改造以上的在采石场,十五年之下的农忙种田农闲修路大家都觉得这样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