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宣战的话音刚落,一个监人连滚带爬的跑进了紫宸殿“皇上,皇上!”喊叫着爬到了皇帝的脚边,一边把手里的一沓信交给皇上,一边哭着道:“皇上,并州,陇州,豫州发生蝗灾,灾情危急,这是州府传来的加急文书啊。”
什么?蝗灾!皇帝赶紧拆开书信,魏征和长孙无忌也是赶紧走过来,在加急文书中赶紧拿起一封,皇帝看完加急文书掉落在地上,喃喃自语道:“天不遂人愿啊。”
魏征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计划需要修改了。
要人命的蝗灾又来了!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伴随整个唐王朝的岁月度过的,那肯定是蝗灾,唐朝共计289年,而史料记载的蝗灾大致有三四十此,平均七年就会发生一次,短则四五年就会发生一次,对于蝗灾的危害和恐惧是刻在唐人骨子里的,哪怕是皇帝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皇帝想要大展宏图的时候。
刚刚散去不久的朝臣们或在路上,或在家中,又被请回了宣政殿,众人刚刚站定,又是熟悉的、急迫的脚步声,这次又是为什么?难道对于东西犯边之事皇帝已经有了决定?皇帝没有让大臣们疑惑太长时间,坐定之后马上就开口道:“并州、陇州、豫州送来加急文书,说是发生蝗灾,现在即令各州府道马上做好抵御蝗灾、救济灾民的准备,户部协助三省的主官做好协调统筹的措施,还有什么问题吗?”
蝗灾?众大臣听到这样的话,若有所思,还真是内忧外患啊。
一位大臣询问道:“皇上,吐蕃、高句丽犯边之事如何处理,是否先放在一边,着力解决蝗灾的问题?”
侯君集马上道:“皇上不可,我们都知道吐蕃狼子野心,若是听之任之,那我大唐安西都护府怎么办?只要吐蕃断我河西走廊,那安西都护府就会成为远离我大唐的孤悬之地啊,接近于一块飞地,到时候该怎么守?”
李道宗也是马上道:“皇上,高句丽也不可置之不理啊,现在高句丽只是在试探我大唐的反应,若是示之以弱,高句丽马上就会像一只疯狗一样扑上来撕咬啊,到时的局面只会更加难以控制。”
皇帝道:“二位爱卿言之有理,大家可有什么良策?”
魏征道:“皇上,臣以为眼下克服蝗灾是我们的首要之务,直接对吐蕃和高句丽开战已经不现实,现在只能选择一些各自妥协的办法了。”
“魏爱卿细细说来。”
“皇上,臣以为,吐蕃就像臣猜测的那样,可以全力一战,至于高句丽,臣听闻渊盖苏文权倾朝野,高句丽王早有不满但无计可施,这正好为我们所利用,皇上可以修书一封,内容为称赞高句丽王治理有方,实乃明君,这样自然会加深他与渊盖苏文的矛盾,减缓我们辽东的防御压力,这样的安排是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
这时有人反问道:“魏大人是想要用离间计吗?只怕这不会成功吧,我不认为高句丽王仅凭我们的一封书信就能在朝堂上压服渊盖苏文。”很多人表示认同。
魏征道:“自然没有平白无故的离间计,我们只是把高句丽王和渊盖苏文的矛盾摆在明处,这样高句丽王为了自己的颜面,自然不会无动于衷,这样就算不可退兵,但至少能让渊盖苏文使不出十分的力,我想渊盖苏文现在并不能完全掌控高句丽,高句丽国力刚刚恢复,犯边很可能只是他自己的想法,如果犯边得胜他就会在朝堂上有更多的追随者,这也是他试探我们的原因,我们自然不可让他得逞,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要李道宗将军能够守好,渊盖苏文自然会失去朝堂的支持,再加上一封书信激发他们之间的矛盾,高句丽就会自己退去。”
皇帝听了这话问道:“李道宗,你觉得魏爱卿说的可有道理?”
李道宗道:“皇上,虽然战事无绝对,但臣以为魏大人说的很有道理。”
“那你可有守住的把握?”
“皇上说笑了,假如守还守不住的话,那臣愿意提头来见。”
皇帝接着道:“行了,事情就商量到这里,你们都各自去准备吧,侯君集留下。”
除了魏征,长孙无忌,侯君集,众人开始离开,只是好奇为什么留下了侯君集?吐蕃的战事刚刚不是已经决定了吗?所以皇上还有何意?
待所有大臣都离开后,皇帝道:“侯君集,你觉得吐蕃有对我们开战的能力吗?”
侯君集道:“臣以为吐蕃土地贫瘠,百姓穷困,现在的吐蕃王也是一位明主,应该知道不是我们的对手,可是为什么犯边臣也不是太能想得通。”
“根据魏征和长孙无忌的研判,吐蕃真实的战略意图也许并不是想要打战,而是想要议和,犯边只是想让我们看看他的实力,或者是在试探我们的实力,但朕可不想签这城下之盟,所以朕让你打这一仗,这一仗朕不计代价,必须打得漂亮,一次就要把吐蕃的非分之想给打没了,然后再议和,你明白了吗?此战只许胜不许败,你也不用费心长期作战的准备,人员、装备你自己选择,朕不想背负议和的名声,所以你必须打出吐蕃的畏惧之心,迫使他们来议和,这样我们就能掌握议和的主动,明白了吗?”
侯君集这时算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于是领旨退下。
既然失去了跟高句丽开战的条件,皇帝又成为了那个贤明果决的皇帝,很快的安排好了眼前的事,只是或许还有些不甘心,但天不随人愿,现在内忧外患,皇帝只能先解决容易解决的事情,蝗灾是紧急的事情,吐蕃是容易的事情,高句丽只能再徐徐图之。
虽然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善,但皇帝依旧顾虑重重,魏征询问道:“皇上,现在可是还有什么顾虑?”
“魏爱卿,你说我大唐现在内忧外患,像不像隋末乱起的样子啊?”
“皇上言重了,现在东西战事还不知道结果,说乱起为时过早了。”
“只怕那些世家就是在等待结果吧,内有蝗灾,外有扰边,一旦诸事不利就会在朝堂上对朕发难吧,这些年朕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他们应该一直在等待机会吧,朕这是要三线作战啊,前有狼后有虎。”
长孙无忌道:“皇上,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异想天开罢了,侯君集、李道宗都是能臣干将,不可能在这些事情上犯错的,那些世家只会竹篮打水空欢喜。”
“对外所向披靡,对内自然天下太平,反之亦然,所以他们能够利用的就只有蝗灾了,一旦蝗灾失控,侯君集、李道宗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你说他们会不会在蝗灾中做手脚?”
“皇上的意思是世家有可能会煽动灾民?他们这是想要造反吗?”
“不管是不是,朕都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魏征,安排得力人手去灾区主持赈灾事宜。”
魏征迟疑一下道:“皇上,臣以为太子殿下比较合适。”魏征其实还是有些私心的,赈灾事宜有各地了解情况的主官负责,太子去了主要是负责监督,再者最近太子因为魏王民心受到影响,正好利用这次的赈灾拉拢一下民心。
皇帝也明白了魏征的意思:“太子生长深宫,百姓生活的艰难,都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过,(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正好借着这次赈灾好好了解百姓的疾苦,这也是身为储君的本分,魏爱卿,你去安排吧,要让太子明白你的用心良苦。”
魏征领命,皇上的确对太子用心良苦了。